安徽博物院 徽州古建筑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建筑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徽州境内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形成了崇文重教的儒家文化氛围,明清时期徽商富甲天下,回归故里筑宅第、修祠堂、建牌坊等,沿递至今,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

.

.
.
徽州古建筑既隐含了徽商经济的背景,也反映了自然山水的神秀,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尤其是建筑构件装饰艺术中的木雕、石雕、砖雕,无论是民居、祠堂、牌坊,还是门楼、梁柱、额枋、斗拱、门窗等,都因“三雕”艺术而大放光彩,使其富有细部审美要素,徽州古建筑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完整、更具魅力。徽州古建筑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建筑技艺、民众生活、伦理观念、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历史信息。其代表村落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

.
.
.

.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民宅构建精致,内涵丰富,粉墙黛瓦、马头墙和门楼门罩是其外部特征,且注重装饰,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无论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
.
.
.

.
在安徽博物院中,《徽州古建筑专题陈列》按照古建筑的村落环境、建筑物、细部构件等布展排序,设有水口、祠堂、牌坊、民宅、建筑结构与装饰艺术等展厅,通过民居建筑实物、构件、模型、图片等,展示徽州古代建筑的魅力。其中,第一展厅为水口园林和清代冯仁镜老宅院,该宅院为整体搬迁而来,原建在歙县霞坑镇鸿飞村,两进三开间,当地人称作“花厅”,木雕有八仙人物、戏曲故事等。第二展厅为祠堂和牌坊,第三展厅为民宅、建筑结构与装饰艺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