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运河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 京杭大运河系列151

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中国大运河 |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山东德州武城县东北滕庄镇四女寺村,地处北卫运河上,京杭大运河从这里至天津三岔河被称为南运河,这里也是京杭大运河南运河的起始点。

.

.

.

.
.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武城,西接德城,北连故城,是两县一区的交界处,由南进洪闸(原称减河进洪闸)、北进洪闸(岔河进洪闸)、节制闸、船闸等建筑物组成。该工程竣工于1958年,设计流量为每秒1250立方米,校核流量为1680立方米,1972年,为增强泄洪能力,进行扩建,新辟岔河并建北进洪闸,改建后原进洪闸更名为南进洪闸,设计泄洪流量为3800立方米/秒,其中南进洪闸1500立方米/秒,北进洪闸2000立方米/秒,节制闸限泄流量300立方米/秒。南北进洪闸各12孔,每孔净宽10米;节制闸3孔,每孔净宽8米。同时,将原有建筑物增高2米,另将上游设计水位增高,不仅保证了沿河各类用水的需要,更使洪汛季节沿线的安全得到保障。

.

.

.

.
.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是在明清减水坝遗址基础上建造的,四女寺减水坝是南运河甚至是南北运河最早建造的减水坝。工程建设之前,周边及沿河洪涝灾害不断,损失严重。随着工程的建成,以及后来不断地续建与周围配套水利设施的建成,漳卫南运河几无洪涝,成为大运河历史的“续写篇章”。

.

.

.

.
.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素有“北方葛洲坝”之称,是一座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输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其位于卫运河的末端、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始端,是漳卫南运河中下游的主要控制性工程,是岔河、减河、运河交汇的地方。

.

.

.

.

.
四女寺又名四女树,地处德州武城县运河四女寺段南岸,西汉年间曾名安乐镇,后因“四女孝亲”的故事而更名为四女寺,是一个千年古镇,也是当时卫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历朝官府设漕运、盐铁、税收、商业等多个管理机构于此,故有“恩县衙门在寺上”之说。四女寺历史上建筑如林,有“九河汇流”之胜,曾是运河沿岸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德化之乡”和“北方都江堰”之誉。古“武城十二景”的“槐荫清风”胜境就在此处,“千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是其的历史上的繁盛写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