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运河 南阳古镇 京杭大运河系列128

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中国大运河 |
南阳古镇位于山东济宁市微山县,地处独山和南阳二湖的交汇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是运河四大名镇之一,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美称。

.

.

.

.
南阳古镇由东西长3500米、南北宽500米的主岛和多个自然小岛组成。古镇旧属鱼台,北依济宁城区,南靠江苏丰沛,东邻孔孟圣地曲阜、邹城、西通牡丹之乡菏泽,古时依运河修建,叫段家行,元朝时建起南阳闸,便以闸名为镇名。明代漕运新渠竣工,南阳成了码头,南北商船都在这里停留,繁盛一时。

.

.

.

.
南阳之地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地图就有标绘;“兖州至湖陵沛北之泗水流域有南阳”,说明南阳的历史至少有2200多年,《史记》中也曾数次提及“齐之南阳”。从秦汉两晋,迄于隋唐,由于该处地势低洼,常有水患,加之战乱,造成南阳人烟荒芜。直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山东境内的运河由西而东迁,引汶泗二水至济宁,再南北分流,南下顺天然的泗水下流,过南阳,经徐州南达江淮,到了宋代南阳已成为泗水岸边的较大村镇。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济州河时,建南阳闸。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南北大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商埠。到明代中期,南阳已成为古运河畔四名镇(另有夏镇、镇江、扬州)之一。清初南阳镇由陆地变成湖中之岛。

.

.

.

.
南阳古镇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成了大运河上的重镇,皇帝南巡必经南阳。古镇街道均以青石板铺砌,镇街两侧为石垒台阶,台阶上建构厦檐,街面有“晴不见日,雨不漏水”之说。古镇拥有皇官所、皇粮殿、关帝庙、火神庙、魁星楼、文公祠、大禹庙、不沾地旗杆等30多处名胜古迹,以及酒楼、茶庄、粮行、客栈、盐店、绸缎店、当铺、钱庄等古式建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