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标签:
旅游城市 |
分类: 境外旅行 |
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南美洲东南岸、拉普拉塔河南岸。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南美第二大都会区,是阿根廷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

.

.
.

.
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最早于1516年被欧洲探险者发现,1532年西班牙远征队用“圣母玛利亚和顺风之城”首次命名。之后因不断遭受原住民攻击,1541年,欧洲定居者被迫放弃该城。1580年,西班牙人再次至此定居,并将港口命名为布宜诺斯艾利斯。17-18世纪,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迹于贸易,但由于西班牙殖民者为征收税利,强制要求所有对欧贸易必须通过秘鲁利马,不仅损害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贸易商的利益,也导致了当地人们对西班牙殖民当局的仇怨。鉴于此,虽然当局于18世纪后期做终止该贸易政策,同时宣布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港口,然为时已晚,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已开始进行摆脱西班牙殖民的行动。1810年5月,当地西班牙裔市民驱逐西班牙总督并建立临时政府。1816年,阿根廷正式独立。

.

.

.
.
19世纪,阿根廷政局由于集权和联邦的理念不同,始终存在分歧和冲突,也一度遭遇了外国强权的干涉,绝大多数时期,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政治地位都是一个敏感话题,更是在1853-1860年脱离阿根廷,另建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直到1880年回归联邦。
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城市,其全称为:圣迪西玛特立尼达德圣玛丽亚港布宜诺斯艾利斯。其独立之时仅为小城,但自从欧洲化、现代化的政策实施后,吸引了许多意大利、西班牙的移民,以及其他欧洲移民包括德国、爱尔兰、葡萄牙、法国、克罗地亚、英格兰、威尔士等,使其成为南美最具有欧洲化的城市。

.
.

.
.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地处草原,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拉普拉塔河流域特有的植物奥布树,遍植全城。城中街道宽阔整齐,以拉普拉塔河岸为基线,成扇形状展开,大多数街道、公园、广场、博物馆、车站、纪念碑和塑像的名称,均来自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之名。那些迄今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物,带有欧洲古典建筑艺术的浓厚色彩,既有哥特式教堂,又有罗马式的剧院和西班牙的庭院,以多广场、街心花园和纪念碑为特色,是阿根廷知名的旅游城市。尤以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七九大道、科隆歌剧院、五月广场、阿根廷总统府、女人桥、拉博卡等最为著名。

.

.

.

.
方尖碑是为了庆祝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立400周年而建,碑高67.5米,现已成为城市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建筑。

.
七月九日大道南北纵穿城市,宽约140米,据称是世界上最宽的马路,为纪念1810年7月9日阿根廷宣布独立而得名。

.

.
阿根廷国会大厦是阿根廷的立法机关,以白色大理石装饰墙面,带雕饰的希腊式立柱环绕整个建筑,始建于1898年,具有浓厚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

.
五月广场于1580年修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最早的中心地区,从1810年起成为国家举办所有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被阿根廷人视为共和国的神经中枢。玫瑰宫位于五月广场内,是阿根廷权力中心所在地,是标准的十九世纪意大利风格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