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运河 邵伯古镇 京杭大运河系列82

标签:
旅游 |
分类: 中国大运河 |
邵伯古镇位于江苏扬州江都,古地名为步邱,东晋时改为邵伯,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

.

.

.
据史料记载,东晋时任扬州刺史的谢安,因遭排挤,自请出镇步邱。筑湖埭防洪水,救百姓于水患之中,当地百姓为纪念谢安,将地名步邱,改为召伯。“召伯”历史上泛指有政绩的地方官吏。后来改“召”为“邵”,即为现今的邵伯。

.

.

.

.
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漕运从扬州到长安,经过邵伯。元朝,大运河沟通北京和杭州,邵伯成了水上中枢。明清水运,邵伯是南北货物来往的集散地。此外,国外的使者,上京赶考的书生,派往南方的京船,也要在这里的驿站停歇。水坝牵引船只的号子声,与码头上船工搬运货物的号子声遥相呼应,此起彼伏,甚为壮观。当时邵伯共有里巷57条,不少巷子都有典故和传说。由于南来北往客商众多,邵伯街上先后建起了江西、中州等7个会馆,浴室业、茶馆业、旅馆业应运而生。北货、豆行、粮行、油麻各业兴旺。清代康熙、乾隆6次南巡都在此过境。

.

.

.

.
.

.
旧时,南来北往的船只都在邵伯停泊过载,十余条航线、几十条轮船从事客运。邵伯因此成了运河南北运输的枢纽。清代扬州画家王素曾居住在邵伯,亲眼目睹邵伯的繁华和昌盛,创作出描绘清代邵伯的《运河揽胜图》,画面上可见宽阔的运河水面,船只穿梭。两岸停泊着南北两路的舟船,桥梁横跨运河。岸上则是一幅生动的市井百态图:码头上忙碌的货运工人,官衙里正在办公的官员,街道两旁的各式店铺,戏子在古戏台上唱戏,街道中有抬轿子的轿夫,一名女子从轿子里探出头来……这就是古代邵伯的真实写照,是历史的见证。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继沪宁、京浦铁路通车,物资集散西迁蚌埠、南移镇江,邵伯航运业日衰,邵伯也随之没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