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裂谷

标签:
旅游 |
分类: 境外旅行 |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所以素有“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之称。

.

.

.

.
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宽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一千至二千米,大裂谷的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直达红海北端,全长约五千八百公里,接近于地球周长1/6。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全长一千七百多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

.

.

.

.
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这条大裂谷带是一座天然储水库,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计有30多个。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

.

.
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在巨大的张力作用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这种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最后,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也与非洲大陆分裂。
.
.

.
东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约30多个湖泊。

.

.

.
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廊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这一带是东非大平原,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草原是裂谷带的重要景观,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征性动物资源。马塞马拉和塞伦盖蒂两个国家公园则是草原的典型代表,虽分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但却连成一体。
.
.
.
.
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前人的头骨化石,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 1975年,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遗骨,这说明,早在350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属于人类最早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