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运河 扬州八怪书画作品展 京杭大运河系列76

标签:
旅游艺术 |
分类: 中国大运河 |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其代表人物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

.
.
.
.
“扬州八怪”是一个画风接近的群体,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有种说法是“扬州八怪”由于扬州八怪追求自然、真实、现实,作品趋于生活化,平民化,甚至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种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

.
.

.

.
郑燮(怪在传奇),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是《竹石图》,图中之竹,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其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穷极变化。
高翔(怪在淡泊),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所画园林小景,多从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线描简练,神态逼真,精刻印,学程邃,亦善诗。
金农(怪在才),博学多才,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其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李鱓(怪在命),早年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画法工致,崇尚写意。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黄慎(怪在悟性),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早年多作工笔,后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李方膺(怪在倔),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
汪士慎(怪在人),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罗聘(怪在使命),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

.

.

.

.

.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东南沿海大都会。经济的繁荣,导致了对物质和精神上的大量需求,各地文人名流,汇集扬州。当时的扬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对字画的大量需求,吸引和产生了大量的画家。当时中国绘画受到保守思想的笼囿,以临摹抄照为主流,画坛缺乏生气。而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