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 西瀛门城墙 京杭大运河系列54

标签:
旅游 |
分类: 中国大运河 |
西瀛门城墙位于常州市区西瀛里大运河一侧,是常州仅存的明代城墙遗址,因偶然原因保存下来,是常州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重要见证。

.
.

.
光绪版《武进阳湖县志》、《武进阳湖志余》及《常州市志》都记载了常州城墙建造的历史:常州内子城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唐景福元年(892年)重修,五代吴顺义元年(921)增筑,东南西北分设迎春、金斗、迎秋、北极四门。五代吴天祚元年(935)筑罗城,南沿大运河至西水关,为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垣。宋绍兴2年(1132年)重修。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城破后,遭屠城,楼堞废毁,城壁尚存。明洪武2年(1369年),在罗城内改筑新城,成化年间重修,易以巨石,史称“雄伟壮丽”、“雄居一方”,常州成为“东南一巨镇”。
明武宗正德皇帝年间,明嘉靖34年(1555),重修城墙。清康熙9年(1670年)、清雍正4年(1726年)、乾隆29年(1764年)分别重修。清咸丰10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常州,常州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后李鸿章整修城墙。
.

.

.
辛亥革命后,常州城垣逐步毁损拆除。民国时期,西瀛门一带商埠林立,是著名的金融商贸一条街,不少店铺建在城墙根下,依墙开店,更有甚者将城墙掏空建屋居住,这虽然对城墙有所破坏,但在客观上却保护了这段城墙。

.

.
近些年来,在对西瀛里地区改造过程中,随着拆除附着在城墙根上的旧建筑后,明城墙逐渐显露真容,对这段长仅221.8米的城墙,市政府作出了修复西瀛里明城墙的决定。建成后的西瀛门城墙集观光、旅游、休闲、绿化于一体,全方位展示了常州的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