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市(中东铁路博物馆)

标签:
历史旅游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扎兰屯市位于位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是内蒙古岭东地区的中心,是满洲里口岸俄蒙商品辐射中国内地的第一个重要城市。

.

.

.

.
扎兰屯市中东铁路博物馆是一座以中东铁路为背景的专题博物馆。馆舍建于1909年,其前身为沙俄森林警察大队旧址,博物馆全面展示了中东铁路的修建及铁路主权转变的全部经过。
中东铁路为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也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于1897年8月开工,1901年11月滨州线建成通车。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注入,商贸发展迅速,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以铁路为依托,以商贸为中介开埠,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哈尔滨由此发展起来。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东清铁路是指沙俄在清朝末期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

.

.

.

.

.
.
.
.

.
扎兰屯是原中东铁路通过大兴安岭隧道向南进入松辽平原的第一大站。中东铁路高管人员把这里辟为避暑疗养的胜地,在这里相继修建了吊桥公园、中东铁路俱乐部、中东铁路秋林公司、避暑旅馆、沙俄铁路小学等一大批建筑,至今仍保留有一些当年的遗址遗物。如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扎兰屯市历史陈列馆,建于1925年,最初为中东铁路避暑旅馆,后改为六国饭店,是俄国、挪威、瑞士、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上层官吏、士绅集居活动场所。斯拉夫建筑风格的扎兰屯市博物馆,建于1905年,其前身为中东铁路沙俄贵族消遣娱乐之处。

.

.

.

.
扎兰屯市境内的雅鲁河、绰尔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为东胡的重要游猎地之一。东汉末年,处于鲜卑势力东界之地。唐属南室韦中的和解部和乌罗护部的游猎之地。五代时期,为契丹人活动中心。辽时在此设金山县,后升为静州。元属铁木真幼弟帖木真•翰赤斤的封地。明时设阮里河卫和朵颜卫。1683年,今扎兰屯市境归黑龙江将军管辖。1691年,清王朝建立布特哈八旗,正蓝、镶红两旗设扎兰衙门。民国时设置扎兰屯稽垦局,1926年设雅鲁设治局,1929年改升为雅鲁县。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原雅鲁县成为布特哈旗,伪旗公署设在今扎兰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布特哈旗属纳文慕仁盟,。1949年改属呼纳盟政府。1983年,撤销布特哈旗,在原行政区内设立扎兰屯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