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南靖塔下村

标签:
旅游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塔下村位于福建漳州南靖书洋镇,是一个美丽的客家古村落,蜿蜒的山谷中,山溪流淌,两侧分布着2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
.
.
.
.
塔下土楼群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以及围裙形、曲尺形土楼,还有独特的浙杭水乡模式的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著称。
.
.
.
.
.
.
塔下村为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张姓始祖肇基始建,经历代子孙的耕耘,逐步奠下基业。为敬奉先祖,建有400多年历史的张氏家庙--德远堂,古朴典雅的“二进建筑”,正面古式牌楼,屋脊上是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殿内雕龙画凤,木石装饰富丽堂皇,大殿横梁上镌刻着宋代朱熹的警世名言:“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德远堂前竖立的石龙旗杆,阴镌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
.
.
.
.
.
.
.
.
张氏家族随着人丁兴旺,族人们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等功能于一体的围合型土楼建筑,最早一座为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的福兴楼,后又陆续建造了沿山溪呈长形摆布的42座土楼。清朝末年,由于没有足够的土地建造大型土楼,便因地制宜,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建起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塔下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应是裕德楼,前半楼高四层,一个楼厅,两部楼梯,与寻常土楼无异,但后半楼却只有三层楼高,一堵半月形的夯墙,上面仅盖着护墙瓦,被人们形象地叫作“围裙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