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
.
.
.
.
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派大臣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并在1896年在上海筹款议建“南洋公学”,初建时,分为四院: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南洋公学于1905年划归商部,改名为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隶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交通部管理,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
.
.
.
.
1920年8月,交通部所属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改名为交通大学,1922年6月,交通大学奉令改设两校。上海学校名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山学校名曰“交通部唐山大学”,1927年3月再次改组,上海的南洋大学改称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改称为第二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改称为第三交通大学。1928年11月,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1937年8月起,大学划归教育部管辖,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
.
.
.
.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本校多方设法在法租界内维持上课,至1940年由于后方抗战和建设急需工程人才,在重庆小龙坎筹建交通大学分校;后又逐渐扩建、发展,于1942年8月在重庆九龙坡建立国立交通大学本部,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交大渝校和沪校会合建校,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交大被上海军管会接收。
.
.
.
.
.
1950年8月,交大航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航务学院,1951年6月,交大运输管理系调入北方交通大学,1951年6月,交大管理学院撤销,1952年前后,全国高校仿效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开始院系调整,交通大学院系调整为机械类、电机类、造船类共设7个系的多科性工科大学,其他系科理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比学系调整到复旦大学,部分师资调整到华东师范大学,土木工程系全部调整到同济大学,航空工程系全部调整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水利工程系全部调整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化学工程系全部调整合并成立华东化工学院。1954年,交大汽车专业调整到长春,合并成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6年暑假,交通大学造船系从交大分出,独立为上海造船学院,交大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调整到成都合并成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
.
.
.
.
1955年,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紧张,交通大学决定由上海全部迁往西安,1957年,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建设需要,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科系师生、档案文献、图书典藏迁往西安,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 1959年7月批复交通大学在西安、上海两地独立建校,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