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德格印经院

标签:
文化佛学旅游杂谈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德格更庆镇,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至今260多年的历史,储存了藏族文化70%的古籍,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美誉。
.
.
.
.
德格印经院是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89~1750)创建,并由其后4代土司共历经30年建成,后经历代扩建,达到现有规模。德格印经院构造独特,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红墙高耸,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其中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
.
.
.
.
.
德格印经院本质上是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的综合体。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插满书版,每版配有手柄,规格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截至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包括经文、史籍、画版,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
.
.
.
.
.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这使德格印经院得以在同行中名列前茅。最初搜集书稿时,大批有学问的人到藏地遍寻原稿文书,然后请著名学者分类校勘定稿,再由精于藏文书法的人缮写书版,并几经核审,然后由能工巧匠刻版,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最后经4次反复校对,确认无误后,对经版进行复杂细致的防腐、防裂等技术处理,这时一块经版才算制作完毕。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规定十分细致、严密,完成的经版字迹清晰准确,经久不变。整个过程极为耗时,如闻名全藏区的《甘珠尔》是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全书213部的印版刻制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