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医圣祠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医圣祠位于河南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是中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张仲景当年下荆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成“万世医宗”的辉煌。
.
.
.
据《张仲景祠墓志》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由明藩唐王和地方儒医共同捐资在仲景墓畔修建了医圣祠,后经明、清多次扩建,至清代中期为最盛,1929年被军阀石友三拆毁大半,1935年,以章太炎、陈立夫、焦易堂为首的99位当时中国文化界、中医界名人联合发起倡议,重修南阳医圣祠,1949年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修缮力度,现在的医圣祠就像汉皇室憩院,雕梁画栋,崇楼高阁,绿树翠竹,清雅密静。
.
.
.
.
张仲景,名玑,东汉南阳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内经》、《难经》等古典医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临症实践,以朴素的阴阳学说为指导,呕心沥血,写出了巨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论治的法则,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被后人尊称为“医经”,方剂被称为“经方”,张仲景也被奉为“医圣”。
.
.
.
.
登上九级踏,迎面而立的是一对高大雄伟的子母阙,阙身下面镶嵌着一对朱雀,西南而立,展翅欲飞,象征着方位和吉祥,正门上方是郭沫若于1959年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步入大门迎面是巨幅大理石照壁,长宽各为3.5米,为当代碑林所罕见,上刻医圣传,向世人介绍这位万世医宗的生平事迹,祠内有岐伯、扁鹊、华佗、王叔和、孙思邈、李时珍等十大名医塑像,坐中的是张仲景塑像。两边东西廊房,各长约百米,东为介绍张仲景一生学医求教、行医疗疾的仿汉画石刻百余幅,西为医圣林,介绍中国上溯至神农、黄帝,近到明、清的名医石刻画像113幅。
.
.
.
.
过长廊是山门,山门东侧建有春台亭,西侧建有秋风阁,山门后面即是张仲景陵墓,陵墓前有顺治十三年南阳府丞张三异所立石碑,上刻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墓前建有拜殿,后为墓亭,各种拜谒祭祀活动均在此进行。仲景墓亭东西两侧建有行方斋、智圆斋、仁术馆、广济馆等,墓后为清代四合院式建筑,有正殿三间,中塑医圣张仲景像,左右分列晋唐名医王叔和、孙思邈塑像,东西厢房各三间,过殿三间,西院有医圣井、荷花池、池心亭等多个游览景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