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使图》与魏晋墓壁画砖
标签:
魏晋墓彩绘壁画砖邮驿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旅游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驿使图》是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壁画砖,“驿使图”生动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
.
邮驿是中国传统通信组织形式,现代邮政的前身之一。《驿使图》绘于公元3世纪前后,它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的国家之一。原画长34厘米,宽17厘水,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马身涂黄,还有几笔红色的斑块。
.
.
《驿使图》画面是一个邮驿使骑在红鬃马上,头戴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足登长靴,左手举木牍文书,驿骑四蹄腾空,信使则稳坐马背,反衬出驿马速度的快捷与信使业务的熟练,特别是传说图中的驿使脸上五官独独缺少了嘴巴,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这种真实而又写意的手法,对后世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
.
20世纪70年代初,当地村民牧羊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内藏大量砖壁画的墓葬。1972-1979年先后发掘了18座古墓,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1972年10月31日,第三次挖掘工作清理了5号、6号和7号3座砖壁画古墓葬,在5号古墓中出土了“驿使图”。后经证实,在嘉峪关以东至酒泉市以西20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
.
.
.
.
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正处于我国绘画史上最繁荣的阶段,但由于连年交战,民不聊生,所以遗存下来的很少,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也叫画像砖)的出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画像砖除军事题材外,绝大部分都是一砖一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系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莫高窟艺术,故称壁画砖,或画像砖。
.
.
.
.
从绘画技巧看,这些壁画砖并不是罗列堆积事物,而是抓住最本质,最有个性的东西加以表现。所以许多画尽管寥寥数笔,画得很简单,却反映得很深刻,很准确。画工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画法,画人物时多采用多种画法混合使用的技法。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如轻重、明暗、远近等。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