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焉支山

标签:
甘凉咽喉河西“小黄山”胭脂山燕支山删丹山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焉支山位于河西走廊甘凉交界的大马营乡境内,自古就有“甘凉咽喉”、“走廊蜂腰”、河西“小黄山”之称。
.
.
.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又叫胭脂山、燕支山、删丹山、大黄山,横卧山丹与永昌之间,绵延七十多公里,山顶终年积雪、林草繁茂,涧流聚成小河,养育着众多名贵动、植物,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
.
.
.
.
最早知道焉支山是因为单于远遁、悔失焉支的那首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
.
.
.
.
再次关注焉支山是因为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公元609年,隋炀帝驾幸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写下了著名长诗《饮马长城窟》,使焉支山堪称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不由得对那人群欢动、商贾云集、车马浩荡、歌舞欢腾、万国来贺的场面心驰神往。
.
.
.
千年焉支松
.
.
.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
.
.
.
.
据山丹县志记载焉支胜景:城东南五十里大黄山,古浑邪王故地。川岩秀丽,水响谷间,四顾野鸟喧鸣,名花照眼,松柏匝植,药草满山,辉映一片,铺若胭脂。唐河哥舒翰建宁济公祠,后因为名刹福地。而其山带湿常雾,有云辄雨,名为胜景,信耐观也。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