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南社纪念馆

标签:
姚光故居南社旅游 |
分类: 红色之旅 |
南社纪念馆位于金山张堰镇的姚光故居,该馆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综合反映了上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史实。
.
.
.
.
.
.
.
.
南社社员墙是南社1667位成员的名单,这是该馆收集南社资料最全的一页,南社成员名全部刻在这儿,堪称同类展馆中的全国之最。
.
.
.
.
馆内展示了201位南社先贤的人像照,有:于右仁、杨杏佛、廖仲恺、刘海粟、沈雁冰、沈钧儒、李叔同等。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精英集中之处,他们当中大部分又都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的会员。
.
.
.
.
.
.
姚光是当时最年轻的社员,在此之前,他已经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会, 1918年柳亚子因故辞去南社主任职务后,南社成员即推举姚光为主任。所以南社历史上就有“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之说。
.
.
.
.
南社背景资料:
20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数省,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仰慕着明代末年的几社、复社人士提倡的气节,以文会友,立志报国的风范;另一方面又与海外孙中山先生的中国革命同盟会决心推翻清封建王朝相呼应,于是发起成立南社,所以称为“南”就是反对北庭清王朝的标帜,也是“操南音不忘本”的意义所在。南社的创始人是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南社筹组的首议之地是高天梅家中——“天梅花庐”内。1909年的9月,商定了南社成立的一应准备工作,商定时间在苏州虎丘张公祠举行成立雅集。随后,高天梅在上海“民呼报”连续发表南社成立的宣言“南社启”。
南社以弘扬文化为经,倡导革命为纬。这里的文化不仅含了史哲、而且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民俗等社会科学在内,南社即是先进知识分子精英集中的群体,汇集了各方面的学问家,在各大学术领域都作出过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各个时期中,南社人为革命而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生命的烈士达22人之多。周实、宋教仁、朱少屏、廖仲恺、邵飘萍、杨杏佛、郁华、林庚白等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气节”及“大无畏”精神,这就是南社的灵魂,他们将流芳千秋百世,永远为后人缅怀、追思。
“以文字鼓吹革命”,是南社创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项任务。唤醒民众,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家,舆论是首要任务,所以南社人就从写文章、办报纸开始,南社人创办、文编、撰稿的报纸有七、八十种之多。其中有名的象“民立报”“民呼报”“神州日报”“太平洋报”“新闻日报”“中华日报”“民权报”“申报”等等。遍及全国。柳亚子曾说过:“试看今日之报界,南社人的天下。”也有人誉称南社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的宣传部。这里展示的南社人于右仁、陈布雷、成舍我、邵飘萍、曹聚仁等等都是我国近代报刊史的著名人物,或称报界巨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南社人信守先哲遗训,他们不仅以此为个人立身律己之本,并以此教育社会,他们始终把文化教育作为救国的出发点和立国之根本,所以有300多位南社人从事、参与教育事业。南社中的骨干人员几乎都是办过学校,他们把办新学作为振兴民族,改造社会的最好途径,既把办学作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又把它作为一种社会身份,也是从事革命的护身符。南社创立之日,正是西学东渐之时。南社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评价,虽各有差异,但非常一致的是他们都主张科学强国,向西方学习与引进自然科学。南社中一部份人成为科学领域中的奠基栋梁和领军人物。如数学家郑之藩;生物学家胡先骕;化学家任鸿隽以及自学成才名驻月球的天文学家高平子。这不能不说是南社独具的又一光辉特征。
南社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员都擅诗词,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社员都写得一手好字,有百分之十以上的社员是丹青妙手,在书坛、画坛上,南社中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大师,群星璀璨,百花齐放,其精神品格,流风余韵,至今被后人所景仰。瞻仰这些书、画作品,看到南社人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心忧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宋教仁、何法治、沈雪泥、于右仁、马君武、陈道遗、沈尹默,何香凝、高吹万、陈其美,胡石予,谢公展等等均是书、画艺术大师。通过南社人的书画作品的内涵,可以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
中国革命同盟会与南社是辛亥革命的一双犄角。前者主外,后者主内,相互呼应。南社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在海外参加同盟会,这就决定了南社是一个内外交流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社团。南社始终提倡与海外同仁广结交谊,并不断有人到日本及西方国家交游或留学,为数之多,在清末民初创历史纪录。也有不少人多次赴东南亚国家办学宣传中国革命,更有朝鲜爱国志士“申柽”到中国来参加革命并加入南社。朱少屏主持的环球中国学生会,又为南社接通了环球交流的渠道。至今南社人的后裔散处在海外的极多,国际南社研究会在美国率先成立,这些都构成了南社的一个特有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