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土陶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彩陶喀什土陶泥巴艺术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喀什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到汉晋时代发展成为彩陶。
喀什土陶的主要品种有:碗 、碟、盘、壶、罐等。尤其有一种水壶最为奇特,它是洗手用的物品——阿不都壶,形状大小、高低、扁圆各异,在壶的中间部分挖有小孔,水沿容器四周的通道流过,独具匠心,是喀什土陶的代表。在喀什的土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为著名,具备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
.
制作土陶时,用河泥加水反复用力揉捏,搅拌均匀后放在木制轴盘下,脚在下方的踩板上不停地踩,双手和着转动的陶泥作出不同的造型,当胚子成型后,放置在墙边的小木架上晾干后上彩釉,最后放入窑内点火烧制成型。制作土陶的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图纸和任何模板的情况下,完全靠手感和经验制作出来。
.
喀什老城高崖距地面高三十多米,居高临下,空气清新,可免受洪水,暴雨灾害,维吾尔先民最早一千多年前就来此定居,大约在800年前有一个烧制土陶的匠人首先发现了“色格孜”土,这种泥土质地细腻,粘性强牢,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于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
.
随后相继有很多土陶艺人在高崖上开设土陶作坊,土陶历史上鼎盛时期,高台上有一百多家土陶作坊,全喀什土陶作坊全部集中在这土崖上,所以维吾尔人叫“土陶崖”。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已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