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沟壑

标签:
梁峁静宁县静宁州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界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古为关陇要冲,称咽喉之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
.
静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00-2245米,地形为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1098个,山梁总长1652公里,主要山梁有13条,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地层以陆相岩层为主,部分地区有火成岩出露。土壤为黄绵土、黑垆土、红粘土、新积土、沼泽土等六个土类,黄绵土为主要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18%,分布于全县各乡镇的山坡和梁峁。
.
.
“静宁”一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力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静宁县人杰地灵,出现过众多知名历史人物,如李白、李世民、李广等。
.
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相传始画八卦,肇启文明的伏羲氏和“炼石补天”的女娲氏就诞生于此。该县域自汉置成纪县、阿阳县,宋置德顺军、陇干县以来,境内多处置县,自元代后,始改德顺州为静宁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静宁州为县。汉唐时期,地处边境的静宁(即当时的阿阳、成纪二县)的兴衰盛败,同整个西北地区的形势浑为一体。一方面民族纷争,战火频仍,另一方面静宁县地处“丝绸之路”东段之中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丝绸之路商旅往来的影响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