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 赤城山

标签:
济公玉京洞赤城山紫云洞明建文帝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赤城山,又称烧山,属于由中生代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因断层抬升形成的丹霞地貌,位于天台县北,因土色皆赤,形如城堡而得名。从前台州称赤城郡,天台县称为赤城,均因此山而得名。
赤城山因为形如雉堞,岩色赤赭,每当晨曦当照,满山紫气氤氲,霞光笼罩,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名“赤城栖霞”,为“天台八景”之一。赤城山海拔340米,在近郊四面青山中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是天台山的南门和标志。山的东南面向阳和煦,其中以紫云洞、玉京洞最为有名。
赤城山为仙佛双修的圣地,是济公活佛故里,名人逸事集粹。这里有道教第六洞天的玉京洞、济公佛院、梁妃塔,赤城栖霞等景观。分布着十八个洞穴,其结构奇异,大致呈上、中、下三层布列,且大都为坐北朝南,故冬暖夏凉。
下层最大洞穴为紫云洞,洞高且深广,顶题有“赤城霞”三字。相传为东晋高僧昙猷籍洞而构建,初名“中岩寺”,也是灌顶、传灯两大师讲解天台宗教义处。洞为三层楼,中塑佛像,洞外楼梯盘桓,岩唇滴水,沁人心脾。丹崖碧池,相映成趣。相传明建文帝曾两次游天台山,并在此度岁。现为华东著名尼庵。
循百步岭而上,可至中层诸洞。1988年,在瑞霞、香云两洞新建了融济公精神和形象于一体的济公院。其主院形似僧帽,后门酷似僧鞋,前门则似袈裟,院内还有醉僧亭、松月轩、碑廊、葫芦斋等建筑。主院供奉的济公木雕立像,左观似哭,右看似笑,诙谐生趣。1996年建成济公东院,为海内外朝拜者提供了朝拜的场所。
上层洞穴以玉京洞为最著名,《天台县志》载西汉高道茅盈和三国吴赤乌初年高道葛玄在此修道炼丹,相传也是西晋时任城魏夫人炼丹之所,道家称之为十大洞天之“第六大洞天”,全称“上玉清平之天”,俗称“上岩”。现为道教活动场所,洞内古井、古树、岩笋融为一体。门口对联是唐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以示境界。
山顶建有梁妃塔,系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岳阳王萧察为其王妃所建,塔高27.5米,矩方七层,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现存塔为1947年上海居士捐款重建,1978年重修。山上还有许多与神话传说相联系的景观,如悟月楼、洗肠井、晒肠岩、八仙洞、金钱池、摇铃石、青云洞(韩湘子吹箫处),以及众多的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