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旺国家公园

标签:
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婆罗双树宋体野生动物旅游 |
分类: 境外旅行 |
奇特旺国家公园曾是尼泊尔皇室和贵宾们狩猎的私人领地,197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84年奇特旺登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尼泊尔的国土轮廓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形状,虽然南北纬度相差不大,但由于地形的关系,气候带呈垂直分布,所以在这么狭窄的地方,分布着多种气候带。珠穆朗玛峰山顶上显然是寒带气候,从山顶上到山脚下,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下降,气候也不断变化,经历了亚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等各种不同的气候。奇特旺与珠穆朗玛峰几乎在同一纬度(北纬28度)上,却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奇特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到热带的过渡带。
奇特旺国家公园全称皇家奇特旺国家公园,位于尼泊尔南部拉伊平原的天然动物保护区,是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喜玛拉雅丘陵地带中为数不多的未遭破坏的自然区域之一,一部分密林地带已开发为广阔的田园,未被开发的地带于1961年辟为国家公园。
各种珍禽异兽在这里安家。公园占地930平方公里,生长着青翠的竹林、高大壮观的婆罗双树、木棉树和享有"森林火焰"美誉的深红色二月花蕨,密林中也存在着类似热带雨林的“生物绞杀”。这里以产世界上濒于灭种印度独角犀牛而闻名,孟加拉虎也是公园里重点保护的动物。其他的动物还有野鹿、羚羊、猿猴、豹、野象、野猪、水中的鳄鱼及350多种飞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九色丹飞鸟,它是尼泊尔的国鸟。这里也不乏真正的巨蟒,长有环状白毛的叶猴在树梢间跳跃荡漾,直惹得绿色的长尾小鹦鹉惊慌而逃。林间空地上,孔雀悠闲地整理着羽毛,向世人炫耀它的美丽;害羞的小鹿则一看见生人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观蝶者能够辨认出至少67种不同的蝴蝶。大独角犀牛和印度鳄是公园里最为凶猛的保护动物。
奇特旺的植被基本是单一的盐质森林,覆盖面积达60%。河水两岸的树林和野草错落相间,山上遍布松树和海枣树,最潮湿的山坡上生长着竹子。国家公园70%的面积种着婆罗双树,但草场的面积也不小,Rapti河和纳拉亚尼河沿岸的草场特别大。最高能长到8米的本地象草能够很好地掩藏犀牛和老虎的身影。在森林里,你能看到木棉花、菩提树、高大的无花果树,以及在特赖最为常见的乔木婆罗双树。
在奇特旺国家公园的东北角设有盖达(尼泊尔对独角犀的称呼)野生动物营,此外可以观赏独角犀、野鹿、猿猴及飞禽。在附近的拉普梯河上,可以乘独木舟观赏鳄鱼.公园东端还设有观赏野象的象营。这里的生态系统由野生有蹄动物、水边森林和高大的野草组成,每平方公里的生物重量可达18950公斤,比亚洲其他任何地方都高,与非洲保护区的水平接近。
至少从19世纪开始,该地区就是专供尼泊尔和外国贵族狩猎的禁苑。在这里野生动物最大的威胁始终是失去栖息地。而奇特旺地区为维护猎场而保留了森林和疟疾肆虐的沼泽,以使人类的进入降低到最小量。一直以来小规模的塔鲁族村庄是奇特旺山谷唯一的人类居住地,因为他们对疟疾有天然的抵抗力。但1954年一场大规模的消灭疟疾运动之后,大量山区中没有土地的农民蜂拥而至,为了开辟农田,很大一部分森林被夷为平地。野生动物随着栖息地的消失而数量急剧下降。直至1973年建立了该国家公园,约22000名农民从公园里迁出,军队开始进入公园巡逻,野生动物的数量才开始有所回升。
索拉哈周围有许多塔鲁人小村庄,从中可以管窥特赖平原上的生活场景。许多村庄骑车或步行即可到达,这里以农业为主,许多人仍然使用绘画和动物浮雕装饰房屋。在索拉哈,位于RainforestGuestHouse附近的塔鲁文化中心内有传统塔鲁族歌舞表演包括流行的棍子舞(stickdance),即男人们围成一个圆圈并同时重击一些小棍子——相当于尼泊尔版的莫里斯铃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