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青海博物馆)

标签:
藏传佛教造像时轮金刚大威德造像艺术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藏传佛教艺术创始于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代,随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佛像及佛教艺术也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入了西藏。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在吸收、融合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以及汉传佛教等艺术成分的前提下,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主要由青铜造像、木刻造像、泥塑造像、石刻造像和酥油花造像五大部分组成。造像的内容也基本相同,一般包括9个方面的造像门类:1.佛像类、2.菩萨类、3.度母类、4.佛母类、5.护法类、6.金刚类、7.罗汉类、8.祖师类、9.人物类。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属于静态类的善相造像,如佛、菩萨、度母等。二是属于忿怒相的造像,主要是护法神系列中的神灵,像玛哈噶拉、护法金刚、大威德金刚、马头金刚、降阎魔尊、不动明王等。三是兼有善怒两种表情的造像,如密集金刚、胜乐金刚、欢喜金刚、时轮金刚等等。
前一篇:浙江杭州 漫居
后一篇:七彩经纬———藏系织毯工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