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博物馆

标签:
青海省博物馆舞蹈纹彩陶盆撒拉族青铜器时代艺术品杂谈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占地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原址位于前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青海省博物馆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其中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汉、唐时的铜印、铜俑、铜镜、碑刻、写经、木俑、铜钟、波斯银币;元代的纸币、石造像;明、清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铜印、民族服饰,明、清王朝给少数民族地方官员的封诰以及佛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艺术品;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其中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
藏品中的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这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因境内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青海,世居民族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青海是我国黄河上游古老文明的辉煌代表,自汉代开始,两千余年间中原王朝和民族政权在青海地区相交更替、此消彼长,导致多元文化的融汇发展,遗留下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青海也是藏传佛教主要流传地区之一。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用品和繁杂而神秘的宗教文物,无不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青海民族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