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代玉器馆

标签:
中国玉器礼玉杂谈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中华民族有浓厚的尚玉传统,中国琢玉工艺历经八千年的发展,绵延持续,日久而弥新。在中国古代,玉是通天地,祀鬼神的社稷重器;权势与地位的物质表征;洁身自好,标榜美好情操的人格象征;追求不朽,保尸防腐的殓葬工具。中原一带出土的玉器多属上古三代良工精琢之器,这是自然精华与人文灵蕴的完美结合。
在这里展出的有礼玉,佩饰玉,葬玉和玩赏玉,首先是礼玉,玉制礼器,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媾聘、征伐、宴享等重大活动中的礼仪用品,在各个时代的文化领域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这里有古代用以礼拜“天地四方”的成套的礼玉,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此外还有玉钺、玉斧和玉矛等,都各有用途,充分表现了当时玉器使用规则的严谨。
其次是佩饰玉,玉,是石中美者也,古人以玉之灵性来比附人生美德,以佩戴玉饰来表示自我为高洁仁德之君子,并在人际交往中大量使用,这是我们“东方玉国”一种始终不渝的精神追求。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有在女性身上佩戴的玉饰品和男性使用的玉带钩,都是非常的精致、华丽。
再次是葬玉,葬玉是古代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殓葬玉器,又名“保存玉”,其主要形制有玉含(白)、玉塞、玉握、玉瞑(白)目、玉衣等。所谓“金玉在九窍,而死人为之不朽”,这种对玉的迷信,是我国古代先民的一种感情寄托。
最后就是玩赏玉,有玉碗、玉杯、玉如意等,“如意”象征着富贵,然而如意的前身却是不起眼的“痒痒挠儿”,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痒痒挠儿”挠痒时的舒服,就知道我们的先人为什么给它起名叫“如意”了,也是因为制作它原料的特殊才赋予它“富贵”的意义。
八千年连绵不断的琢玉历史,成就了无数的能工巧匠,他们将自己非凡的艺术才能和琢玉技巧,托至于玉的天然美质,创造出一个玲珑剔透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