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岳嵩山

标签:
峻极峰太室中岳嵩山嵩山地区地壳上升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嵩山位于河南西部的登封市,古时称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为中岳嵩山,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
.
.
.
嵩山最高峰为连天峰,海拔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
.
.
.
.
.
.
据地质学家考证,太古宙时期,嵩山曾是浩瀚的大海,在经历了23亿年前的“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的“少林运动”这三次大的地壳运动之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结束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再经过2亿多年前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
.
.
.
.
.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嵩山七十二峰之说。
.
.
.
.
.
.
.
.
.
太室山的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筑为中岳庙、嵩阳书院。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主峰“峻极峰”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