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亚历山大港

标签:
托勒密埃及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二次世界大战 |
分类: 境外旅行 |
亚历山大港(又译为亚历山卓、埃尔伊斯坎达里亚)是埃及在地中海岸的一个港口,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和亚历山大港省的省会。距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迹也在这里。亚历山大港现有约334万居民。亚历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作为当时马其顿帝国埃及行省的总督所在地。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在这里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加冕为托勒密一世(救星)。亚历山大成为埃及王国的首都,并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但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在奥斯曼帝国末期它几乎已沦为一个小渔村。
亚历山大著名的文化遗迹有亚历山大—法罗岛灯塔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等。前者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毁于地震。后者是托勒密王室的王家图书馆,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时期曾毁于大火,罗马王朝时期重建。公元391年,罗马帝国驻埃及的阿非罗主教下令烧毁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这标志着埃及的古典文化时期结束,也是欧洲中世纪文化时期开始的标志。
古城保留到今天的遗迹很少。由于地震造成的地面降低,王宫和居民区的大部分地区下沉到今天的港口内,其它遗迹被今天的建筑覆盖。“庞贝柱”是今天遗留下来的最著名的遗迹。它本来立在亚历山大的祭祀庙中,今天这是一座阿拉伯墓地附近的小丘。它有30米高,柱子由磨光的红花岗岩组成,基部直径约3米,顶部约2.5米。不过它与庞贝毫无关系,而是于293年由戴克里先树立的。祭祀庙下是阿匹斯神庙的遗迹,其雕刻的墙内的小空间可能被古代的图书馆用作贮藏室。亚历山大港的地下墓室在庞贝柱西南不远,是一座多层的迷宫,进口是一个巨大的旋转楼梯。其中有十多个墓室,其中有雕刻的柱子、雕像和其它罗马-埃及混合的宗教符号、墓空和棺材。还有一个大的用来供亲属进行纪念宴会的罗马式的宴会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庞贝柱”附近被发现的。那里还有足够空地。在那里一座大建筑或建筑群的遗址被发现,它们可能是阿匹斯神庙的一部分。地下墓地被挖开,它可能也是神庙的附属。其中有绘画非常奇妙的浮雕。目前亚历山大港最大的发掘区是古城保存良好的剧院和罗马时代的浴池的遗迹。
今天的亚历山大港建立在一条将马雷奥蒂斯湖与地中海分隔开来的地带上,以及一个T形的半岛上,这个半岛组成今天的东部和西部港口。这个半岛本来是陆地与法洛斯岛相连的大堤。通过泥沙的沉积它扩展到约半英里宽。今天城市的部分位于这个半岛上。半岛的西端被称为Ras et-Tin(无花果角),东端被称为法洛斯。城南有一条运河与西港向通。它是古代欧洲与东方贸易的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枢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现为著名的棉花市场,也是埃及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此外,造船、化肥、炼油等工业亦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