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考研推免经验分享(2018年9月上财学硕篇)
标签:
教育文化日语杂谈 |
分类: 日语专业考研 |
原创:
大家好,我是小叶。最近各大高校都在进行保研工作,今天我将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给大家讲一讲保研。本次分享适用于大三、大四的同学。我主要想讲的是突然拿到保研名额之后怎么做比较好,因为我本人就是这种情况下保研的。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本科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日语系,保研至上海财经大学日语语言。
大三暑假我还不知道我可以保研,也没想好要干嘛,稀里糊涂去实习了。八月底突然决定要考研,跨考新传,一套书和资料都买好了。
九月开学辅导员就通知了保研,我鬼使神差地申请了,结果就顺利拿到了这么一个宝贵的名额。
预推免择校标准我综合了地理位置和院校排名,最后选定了南大、南师大、南农、华师大、上财、上外、同济和武大。
上外是我的遗憾,当时咨询了上外多语种全球新闻的学姐,最终因为记错时间,没能赶去复试。武大是我没在网上找到信息,犹豫了几天鼓起勇气打了个电话去问才发现早就开始了。后面我也会讲到要怎么收集信息。
我面试的学校不多,准备得也很草草。
我记得我去面试南师大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拿着厚厚的文件袋。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们的简历、奖状证书、成绩单、论文、报告、推荐信,各种各种个人的资料和作品。
而我除了成绩单和语言证书外啥也没有,非常羞愧。
建议大家去这种可以自我介绍的院校面试时,把能带的都带上,这样面试时候老师针对资料提问,回答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对于不能自我介绍的面试,还是要靠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一点复习专八时也能用到的文学常识,回答问题的时候再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来说,也是能对答如流的,这是我面试上财时的小技巧。
如果对老师的问题有所疑惑,不知道怎么作答,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承认,再牵扯一点相关的来反向求得老师的回应。
一般面试老师还会装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但是我真的是被吓到了,回答问题也很多是不确信的语气,我的技巧就是不常去看板着脸的老师,多看向与我有眼神交流的,面带微笑的老师会好一点,甚至那个老师还会开口接茬儿。
不过开学上课了我才知道老师们是多么優しい...... 他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那时候的自己有多么严肃。
所以心理素质很重要。

那一般的推免呢就是名列前茅的同学会在大四上学期获得学校的推免资格,不仅可以保本校,还可以争取保至外校。
一般本校是用来保底的,毕竟如果一个学校也没保上那就是浪费名额了,这一方面也是很有压力的。
我现在有两个同学是参加夏令营被录取的,所以我觉得夏令营还是很棒的。
而且今年好多名校也开了夏令营,例如上外/复旦等。
夏令营主要是笔试/面试/参观/导师见面这几个环节,接待的一般是辅导员呀上一届的师兄师姐。
开学后我发现老师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夏令营录取的同学,她们呢也都有认识的师兄师姐,所以夏令营比预推免和统考入学都更快更优先地接触导师和师兄。
相应地,如果夏令营招到了优秀的营员,很可能就不再开预推免环节了。
所以大三的同学一定要把握好夏令营。夏令营参加过后,也能有更多时间留给集中在九月份的预推免阶段。

那怎么会有同学突然拿到保研名额呢?
我的場合就是顺延到十名之外的我的。
其实大三的时候就有同学开始打听,问身边优秀的同学要不要保研,然后算能不能轮到自己。
前面有同学出国,有同学参加统考,有同学工作,也有同学不满足保研条件。
有的学校保研条件比较复杂,比如南农。
大三的同学可以仔细研读一下学生手册,或者询问辅导员。
是否有必选课程/必做实践项目/必拿专业证书等条件。
还有可能gpa只是评比的一部分,剩余占比为实践加分,比如学生干部、校级及以上奖状、口笔译证书等。
所以想保研的同学真的要及早准备。
我也是凑巧都满足条件了。
有的学校没有这么复杂,也不需要申请。但南农是需要申请的,所以还存在报不满的情况,多余的名额给了别的系,这是很可惜的。
后来有个同级的同学来和我交流,她不知道还有多余名额,因为自己排名靠后就没敢申请,错失了机会。
大三的同学们还是要积极把握住保研的机会啊。特别是如果到大三下学期了还是没有明确想好是读研还是工作,读本专业还是外专业的时候,我建议不要错过保研这条捷径。

现在已经拿到保研名额的同学,只有预推免和九推两个阶段了。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大量的复印件,建议大家把各类资料打印个十份,不然一直跑打印店,慌里慌张丢失资料等都是很麻烦且影响心情的。
其次预推免要注意申请的步骤和方法,建议列成表一目了然。日程表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
表的列头是院校名称。行目应包括:报名时间、报名方式(单独的系统填报/邮件)、邮寄材料、复试时间(去/回/面试当天几点于何处)、复试所需携带材料、研招办/外国语学院电话、其他。
这样一列出来,可以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面试冲突的院校还要再进行一波取舍,应该还是要选机会大的去。
这个冲突还包括路途所花的时间,如果安排得太紧张,我觉得也不太好,很容易连着两个面试都没有准备好,还浪费了时间和路费,搞得自己很累很沮丧。
九月初呢应该还有一段小小的过程是纠结,但这段时间又不能太长太纠结。我觉得花一到两天来思考就可以了。综合自己的想法、长辈的建议、前辈的经验等。
首先是选学校,除了地区等因素,外语类院校还是非外语类院校好呢?
这里稍微说一下我的见解。
外语类院校的优点自然是外语学习氛围强,相关实习、交流机会多等。缺点我觉得是导师关怀度低,一个导师带好几个学生,再加上自己手头的研究,分配下来其实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可能就少了。
非外语类院校的缺点可能在于资源相对较少,优点我认为是多元化的跨学科交流,也是一个充满创意创新的好平台。且学生较少,导师精力充沛,论文指导时间相对多一点,到写毕业论文阶段两边都会轻松一点。
其次是专业。保研一般是本专业最多,跨专业也有。我身边也没有很多这样的案例,这里就不做展开了。
最后是学制的问题,专硕还是学硕,两年还是三年。
这个问题应该不难,明确自己是想搞研究还是想学技能,这跟自己的性格兴趣、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状况等都是息息相关的。综合以上因素得出答案应该不难。
顺便上财学硕也是两年制,被录取之后才知道的。此外南农去年起保研学硕生学费全免,各高校也有各种针对保研生的奖学金制度。
有的学校没有预推免阶段,可能有举办过夏令营,或者夏令营也没有,只可以在国家系统中填报志愿。这时候就又有了取舍的问题。
比如预推免阶段参加了某学校复试,被录取机会很大甚至该校老师直接打电话告诉你你被预先录取了,但其实你还想尝试别的学校,也许心仪的学校还有录取名额,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扛住压力,等一等。我身边的例子分享给大家。
专业前三,暑假参加过厦大的夏令营,当时没选上优秀营员,后来参加了东华大学的预推免,东华是稳的,最后填报的时候也是系统开放没多久就一套流程确定了东华。
没想到的是晚些时候厦大打电话来想录取她,因为厦大的优秀营员都鸽了,顺延到她,但她的选择已经不可逆了。
这样的例子应该不少,我也是直接老师打电话来提醒我在系统里填报的,后来苏大又给我发消息提醒我还有名额可以报名。
所以大家如果真的有心仪的学校想冲一冲的,可以在系统开放那天填报试试,搞不好就捡漏了,接到了复试邀请呢?或者先直接打电话问学院,问问招满了没。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保研的同学,都必须在国家系统里。
注意跟之前院系自己开设的预推免报名系统不是同一个,是辅导员通知的国家系统,填报志愿—完善信息—接受复试邀请—确认录取这么一个流程。

最后说一下信息来源。
跟考研的小伙伴一样,保研也是很考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的。
首先是向前辈提问,自己学校的往届毕业生和目标院校的往年保研成功的师兄师姐。
最忌讳的问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吗?以及一条一条零碎的问题,还有一些完全没有查过资料,自主解决过的问题。比如我有个学妹问我,保研需要自己申请吗?还是自动分配的。
emmm……
建议还是自己先查过资料,找过辅导员,再有不明白的,整理成一条条简洁明了的问题,列给学长学姐,再加上礼貌用语就可以。
其次是一同保研的小伙伴。
建议大家能够建一个群聊,信息共享一下,虽然存在大家都去报了同一个学校的尴尬情况,但能够互相提醒也是很好的。
面试的时候也可能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在南师大的面试,老师问我,跟我们学校的其他保研的小伙伴比优势在哪里,我可真是……
名列最后的我能有的优势也就是厚脸皮和真面目了。
然后是复试的时候也许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保研同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嘛,大家在等待面试的时候可以多交流交流的。虽然我没遇到过,但我觉得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当然更多还是靠自己啦,自己看研招网看外语院网站,两者都要看!!
电话也记好,网站上看不懂的或者有其他问题的都直接去打电话问,当然打电话之前也还是先列好问题,不然一紧张磕磕巴巴说不清楚也是有的……
最后就是初心的公众号推送啦!
最全最有用的干货都在这里了!
我当时真的看了好多,还厚脸皮地打扰过宪老师好几次。
考上了应邀写了一篇流水般的repo哈哈哈。
但机会也可能会被主动伸出手的人紧紧攥住,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掌握主动权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