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复习备考策略及建议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有效复习备考策略及建议
西安高新唐南中学
人教版主编寄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数学?答曰:“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能提高能力。”而今,个人认为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恰如其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2017年全国卷2试题难度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背景丰富、贴近生活,考查基础、注重创新,体现科学性、开放性,特别重视应用能力考核。结合试题发展方向、我校学生实际和《2018年考试大纲》的要求,以下浅谈我校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策略。
1、联合备课、备学生,科学备考。
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立场上六学科联合备课。兼顾学生学业负担,力求寻找适合学生的合理时间分配,促进学生六科齐头并进,共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好习惯。力争会做的题满分,有思路的题高分,难度过大或偏怪的题果断舍弃。
2、扎实做好一轮复习,只求稳准不求快。
从17年6月开始进入一轮复习模式,坚持每一节课的训练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坚持教师板书和学生板书相结合,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确保复习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注重通性通法,突出复习的全面性、系统性、灵活性。
强化主干知识:三角与向量、数列与不等式、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不等式)等。
提炼数学思维: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归纳、类比与演绎等。
体现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等。
此外,我们指导学有余力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加大难度和作业量,提升他们对数学的认知水平,综合应用水平,并且要求他们主动帮助同学学好数学。
3、认真做好17次模拟考试的评讲、改错与归纳。
17次模拟考试,我们从不同角度,有侧重的展开试题研究、查漏补缺,尽可能使学生暴露出更多的解题问题,优化平日的复习工作。坚持改错找根源,评讲找共性,归纳齐分享,使我们既能直观看待问题,又能深入思考。
另外,我们坚持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对比研究,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再联系,体会思维的发散和创新。积累学生应试经验,建立学生考试自信。
4、统筹二轮专题复习,兼顾突出问题专项训练。
精心设计二轮专题复习课,针对常考点老师课堂重点讲,学生课下反复讲。利用课堂揉碎知识点,逐步消化,步步深入,使学生真正掌握试题的通性通法,并且落实到书面上。
针对易错点,进行强化训练。比如寒假作业为近三年高考“概率与统计”试题专项训练,根据近段考试中的问题又做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专项训练,后期我们计划针对高考中出现的数学文化试题也做出专项训练,指导学生在简单问题上不丢分,满分答卷。
5、帮助学生完成冲刺答疑,指导学生积极面对高考。
我们在高考前预留一部分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主复习,可以按照老师的统一计划进行,也可根据自己实际作出微调,旨在帮助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系统化、应用灵活化的培养。届时,我们会将教材和学生之前完成的模拟试题、高考真题重新整理,改错归纳,温故知新。
6、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
这个问题不仅是数学上的,也是物理化学上的,是学生当下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是介绍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技巧,尤其是针对辅助角公式,最小二乘法公式,坐标法求解空间角,解析几何的韦达定理的应用,导数中的求导及分类讨论计算,做出有效的面对面指导;二是通过一定量的专项训练,改善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建立学生运算自信心。
两条建议:
1、深入对教材研究,举一反三。
体会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挖掘课本习题的变式,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教学的实现。
2、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尊重学生主体,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法指导,强化解题规范,做到简洁、流畅、变通、创新。让学生体会数学抽象、理解逻辑推理、合理数学建模、领悟直观想象、强化数学运算、利用数据分析。http://s15/mw690/002liL3mzy7jV3L2QJ8fe&690
http://s6/mw690/002liL3mzy7jV3Lu5UN35&690
http://s7/mw690/002liL3mzy7jV3LZop0d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