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字画装裱--镶料色彩的选择

(2011-05-10 13:42:02)
标签:

中国

镶料

明度

调和

画心

文化

分类: 字画装裱技术之
http://ctc.qzs.qq.com/ac/b.gif
http://ctc.qzs.qq.com/ac/b.gif

书画经过装裱,变得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既易于欣赏,又延年易存,不仅能充分展现民族艺术传统的特色,而且也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们的审美要求。如何根据不同画面配以适当色调的镶料,以达到增强书画的艺术效果,提高其欣赏价值的目的,是每一个装裱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如何选择色彩作如下论述。

根据书画色调搭配色彩

为了便于根据书画色调搭配色彩,必须首先认识并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据《中国绘画材料史》论述,中国绘画应用色彩年代很早。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卷十七“檀色”条谓:“画家七十二色,......可见中国绘画色彩之丰富。此七十二色,大概皆为调和色,其所举之檀色,即为浅赭所合,非彩色原料也。”又据《孙子兵法·势篇》:“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何为“五色”?五色:“青、黄、赤、白、黑也。”而到了聪明的画师手里,就可以调和出许多称心如意的色调,画出许多赏心悦目的图画来。

以这些论述,可知我国在春秋时代就已对色彩的基本要素和色彩的调和、冷暖搭配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何为色彩?根据现代色彩学的论述,色彩是光刺激眼睛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的视觉对光反应的产物。虽然色彩随着光的变化而千变万化,但它主要有色相,明度,纯度,知觉度四个要素。

色相

简单的说是指色彩的相貌或种类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有上万种,但都是有是三原色调和而成。红、黄、蓝是最基本的色彩,称其为原色。有原色调和而成的称其为间色。由间色调和而成的称为复色。各种色彩加入不同程度的白色或黑色,就能调合出成千上万种色相。书画装裱的镶料用色,多用复色,与画面较容易协调。

明度

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亮度、深浅度、黑百度。黄色明度最高,而紫色明度最低,而加黑就降低它的明度。加白数量越多,其明度越高,称为高调(或亮调)。加黑越多,明度越低,称之为低调(或暗调)。装裱染色使用的是国画色,为提高明度,可不用加白色而是用清水冲淡颜色。因此色相不同而明度较高和相等的色彩,在装裱镶料当中配合的效果给人以比较高雅明快、温和的感觉,适用于工笔或淡雅的画面,例如小字书法作品等。如果色相相近、明度相近的二色相配合,就不够明显,显得平淡而呆板。提高明度之间的差别,艺术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所以,在装裱用料中,掌握明度之间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

纯度

是指色相感觉明确及鲜明的程度,也可称艳度、彩度、鲜度、饱和度等。以原色的纯度为最高,它具有最高的饱和度,不混入任何其他颜色,最充分、浓艳、漂亮、鲜明,间色次之。如果色彩之间的不同混合和加入不同程度的黑和白,色彩本身的纯度就会降低。加黑或白的程度越大,纯度也就越低。混合次数越多,纯度也会最低。在字画装裱镶料用色当中,都是选用纯度较低的色彩,用以衬托画心。如果选用的色彩纯度较高,就容易喧宾夺主。镶料永远是画心的陪衬,所以选用色彩纯度较高的镶料,是装裱工作的大忌。

知觉度

是指色彩给人心里的感觉程度。如红橙黄以及倾向红橙黄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和兴奋、积极、前进的趣味,从而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的色彩,故称为暖色或热色。画面的主调以暖色的称之为暖调。蓝青以及倾向蓝青的颜色,能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和沉静、消极的气氛。从而使人联想起冰雪、海洋、天空的色彩,称之为冷色。画面主调以冷色为主的称之为冷调。在字画装裱镶料用色当中,利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把它和画心的色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的作用,可增强其艺术效果,提高欣赏价值。

如何选用字画镶料色调?其一般规律是既要掌握镶料色彩与画心主调有一定的对比(包括色相的对比、明度的对比、纯度的对比、冷暖的对比)又要掌握调和的原则,那就是既不能对比太强烈,也不可调和太一致。无论是色相的对比,还是明度、纯度、冷暖的对比,太强烈就会使人感觉刺激、生硬、不和谐。

如果画心色调太浅的简笔写意画或浅淡的工笔画,若配以色调较重的镶料,就形成强烈的对比,既镶料更加深沉,画心更加清淡。如果画心墨色深厚或工笔重彩,若配以白色或色调较浅的镶料,会出现一种强烈对比,太刺激,长期在室内悬挂会使眼睛疲劳,这样只注意了对比而忽视了整体的调和,就达不到整体的效果。反之,只注重调和而忽视了整体的对比,就会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那就是单调、单板、起不到衬托的作用。

如何使镶料的色调和画心的主调达到既有对比而又调和的理想境界呢?只要能掌握色彩的基本要素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使用镶料过程中,灵活搭配,就能得心应手。

例如,画心主调和镶料的色调在冷暖上有所对比,那就要在两者的明度上去求调和。如果画心是彩调(即冷暖相间),不论搭配冷调或暖调的镶料,都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那就选配中间色的镶料,在明度上有所对比,就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字画装裱中镶料和画心组合成为一副整体裱件,所呈现出的色彩关系,不是单一的一种对比和调和所能完成的,它包括了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对比,从而形成了色彩的综合对比。

在综合对比中,字画装裱镶料的选择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取得调和。

同一调和

就是使镶料与画心不论是色相还是明度、纯度、冷暖,有一项相同与另一项对比就能取得较强的对比,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传统习惯的配色,可概括为冷调配冷色、暖调配暖色、书法配中间色,只是明度中求对比,就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近似调和

色彩间的差别越大,对比就越强,就越刺激,就越不调和;反之,就越容易调和。例如,画心是红色调的牡丹花,配以纯度较低的炒米黄或淡青色等都可以达到调和的目的。同样道理,近似的明度色和纯度色以及冷暖色都能得到调和。天地头的镶料与隔水之间对比与调和也是同样道理。

低纯度调和

对比色双方,纯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调和。各种颜色加黑越多,纯度越低,也就越调和,所以在托染绫、绢、纸时,加适量的黑使纯度降低,托染出的镶料在使用中就易搭配和调和。

高明度调和

对比色双方,明度越高也就越调和,所以在托染绫、绢时,加清水冲淡色水提高明度,在使用中也就容易搭配和调和。

温色调和

黑、白、灰、金、银色既不热也不冷,称之为温色,与任何色彩搭配。都能达到调和,因此也称为调和色。如现在生产的宋锦都带有一定的金线,因此与任何颜色搭配,都能够调和。

除上述方面,还有很多相关因素,影响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如同等面积的两种对比色彩就不调和,而大面积的绿色配以小面积的红色就调和,自古就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说法,它既有红绿对比,又有面积大小不同的调和。在字画装裱中的局条、锦眉、绶带、通天边等,面积大小各不相同,对色彩的对比和调和的要求也就不同。面积越小,相应要求对比度就越大,否则就起不到相应的衬托作用。

画心新旧程度的不同与镶料色彩的调和

新画心画面洁净,色彩鲜艳,搭配新的绫绢,就比较调和。相反,如新画心而镶料陈旧,搭配在一起就不调和。旧画心若搭配新的绫绢也不调和,所以要把绫绢适当做旧,以使得裱件达到统一、调和。

画心尺寸的大小与镶料色彩的关系

画心尺寸的大小与镶料色彩深浅,也要相应搭配,才能调和,大幅画心镶料应深一些,小幅画心适当浅一些,就显得比较调和,大幅画心,选用重料,小幅画心选用薄料,就比较调和。

画心内容与镶料色彩的关系

如幽香的兰草配以明度较高的淡青色,就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妩媚的牡丹配以米黄,显得更加富丽堂皇。空旷的山川配以冷调,使人心旷神怡。这样搭配镶料的色彩,就比较协调。

对特殊需要的镶料色彩的要求

如喜庆的婚事或庆典需用的字画配以暖色调以求其对比强烈,丧事定要肃穆的冷色调,会场要压重,娱乐场所要活泼。

根据风俗民情选配镶料色彩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画艺术已纷纷“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适于宣传教育,有的适于陶冶情操,有的用于礼尚往来,有的为了珍藏传世,有的意在美化居室。不论用于哪个方面,都希望能够做到规格相适、配色考究、款式新颖、做工精良。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地区不同,人民风俗习惯不同,对镶料色彩的好恶也就不同。因此,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可一律对待,并且特别要注意地区、民族的忌用色彩。如汉、满、蒙、回等民族都忌用白色,一般白色用于丧事;而藏族认为白色是尊贵的色彩,而忌用淡黄和绿色。所以,要对各地区和各民族色彩的喜好方面有所了解,尽量根据客户的意见,进行选配,以达到“客主相参”、两全其美的目的。

承担书画展览装裱镶料色彩的选用

承担书画装裱任务,是书画装裱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这类任务,除在款式、尺寸、用料上注意变化外,对镶料的配色更要高度重视。对于承揽的全部作品,要集中考虑、全面计划、精心设计,无论冷暖、深浅,都要考虑既要有对比,又要有调和,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使其款式和花样多种多样,以提高展品的艺术魅力,活跃展览气氛,切忌在色调上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以致影响展品的艺术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