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公坑有奇花

标签:
新会公坑寺禾雀花 |
分类: 广东行 |
江门公坑寺的禾雀花是广东禾雀花的发源地,有700多年的历史。公坑寺是江门知名景点之一。公坑寺的禾雀花,为新会八景之一。花开时节,我没有理由不去看看。去禾雀花发源地江门公坑寺看长于野外的禾雀花,而江门市中心的东湖公园禾雀花是紫色的。今日参加品味中国新会行一日游,168元\二人,一日三景点:新会公坑寺、江门华侨博物馆、东湖公园。
第一站,新会公坑寺。公坑寺,又名天成寺,位于江门棠下镇乐溪村小蓬莱山上,此处浓荫蔽日,怪石嶙峋,羊肠曲径,泉水淙淙,别饶幽趣。
停车的地方就是懒人谷,其实是个农庄,公坑寺一路进来有好几个农庄,吃饭的人不少,懒人谷也有禾雀花,如果不想上山,在此看看都行。

公坑寺其实是座古刹,山上有座小小的天成禅院,近些年公坑寺禾雀花火了后,公坑寺逐渐成为了江门清明节前后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所以也开始大兴土木了。

古刹换新颜,现在的公坑寺是完全免费的,门票停车费全免。

天王殿、观音殿、斋堂建于2011年。

古刹有奇花。禾雀花是名副其实的岭南奇葩,南国奇花,谈不上艳丽,也说不上芳香,但它的奇特确实令所有看过它的人过目难忘
禾雀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紫色,一种是白色,公坑寺的禾雀花白色和紫色都有。
公坑寺禾雀花相比其他地方的禾雀花,最大的特色就是老藤了,数百年的老藤缠绕在老树上
禾雀花一般清明前后开放,花期40天左右
其实禾雀花也分大年和小年,大年开花多,小年开花少,一般是一年大一年小,禾雀花一般只开花不结实,1949年以来只有1961年结过豆荚,据说禾雀花每30年结子一次
更奇特的是禾雀花内有一撮细长略弯的花蕊,人们称之为“内脏”,若不经意碰损某一部分,伤痕即出现微量似血的液体,就像小鸟流血一样,而摘一朵完整的花搁置两小时后,即变成褐色,与真禾雀毛色一样
禾雀花不是树,是藤,藤缠树,花直接长在藤上,江门很多地方都是新引种的禾雀花,但公坑寺的都是数百年的老藤。但禾雀花已落,只有禾雀花藤。禾雀花为江门五邑奇葩,因其形肖似禾雀而得名。雀花花期较短,每年清明前后两星期便一串串挂满枝头,近看朵朵头、眼、嘴、翼、尾俱全,盛开者如振翅欲飞,含苞者则如雏鸟待哺,十分惟妙惟肖。

有人认为广东江门五邑地区的禾雀花至少有“四奇”:一是外形奇,朵朵像极禾花雀,花开时节,更似成群的禾花雀栖息林中浓荫下;二是生长奇,禾雀花不像一般花一样一朵朵开在枝头,却是一串串的直接长在藤蔓之上;三是花朵奇,如果不小心损伤了花瓣,会有红色的汁液流出,就像流血一样。四是结果奇,开花结果本是自然规律,可禾雀花一般都只开花不结果,据说解放后也只有1961年结过一次果。

像禾雀花这样的奇葩,当然少不了民间传说,流传较广的是:铁拐李云游到公坑寺,看见一群一群的禾雀飞到稻田里偷吃稻谷。农夫拿着扫帚从这边赶,禾雀飞到那边吃;从那边赶,禾雀飞到这边吃。农夫眼巴巴地看着大群禾雀啄食他半年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痛心疾首,呼天抢地。而顽皮的禾雀反而叽叽喳喳地嘲笑农夫无能,互相打闹雀跃。铁拐李见此情景,觉得这群禾雀太顽皮、太过分了,便随手从山边址下一条山藤,使出法术,把禾雀全捆绑往,一串一串的挂在树上,只准它们在青黄不接的清明前后飞出来。从此,这里再没有禾雀偷吃稻谷了,而公坑也多了一种禾雀花。

仙女池。禾雀花这种蝶形花科黎豆属木质藤本植物绝对算的上是奇葩,由于它在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江门、肇庆、清远、广州、韶关等地,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岭南奇葩”。

公坑寺不仅是禾雀花胜地,还是一处山势秀拔,树荫蔽日的避暑胜地,山腰上的古寺叫做天成禅院,又叫做公坑寺,宋末元初始建。
这就是那座小小的天成禅院,算来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当然也是屡毁屡建。
这里有清光绪二十六年的禁约碑,大概意思是天成寺周边不允许砍树之类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