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的遗珠——东莞南社古村

标签:
南社古村 |
分类: 广东行 |
之前从未听说过南社古村这个地方,去了才知道,这可是一个大美的地方。
南社古村被称为东莞第一古村。位于东莞市茶山镇,离市中心区约18公里,茶山镇中心区2公里,南社古村的明清建筑有四处最为名贵,包括百岁坊,百岁翁祠,资政第,谢遇奇家庙。
村口的一排石碑彰显的是南社村在东莞市的历史地位
南社古村游览图,看这地图,村里有很多宗祠。
这是南社古村的西门,进村是要买票的,、门票30元。门楼上有一个大大的“谢”字,因为这个村大多数人姓谢。
我们是跟珠海品味中国去的,这是导游在向我们介绍南社村的情况:南社村现保存明清祠堂30座、庙宇3座、古民居250多间、古井40多口、水塘7口、古墓36座,村周边有上百年古树1000多棵。
南社村在明清时期有10多人中进士、举人,42名秀才,这一座座石碑都是当年村中的骄傲。
祠堂是村中所有大事的见证地,在岸边坐落有谢氏大宗祠、资政邸、晚翠公祠、百岁翁祠、百岁坊等宗祠,多数经过修葺,已改成各类陈列馆。
这是百岁坊,建于明代,为纪念百岁的四位族人而建,另有“百岁坊”匾,飞檐斗拱,古朴壮观。
百岁坊正面正面如牌坊一般,其实是一座院落建筑,它是东莞唯一的坊祠合一建筑——即是嘉奖夫妻和睦、恪守妇道的牌坊,又是供奉先祖的祠堂。
百岁坊因是朝廷赐建,建设风格与故宫风格相仿,绿色琉璃瓦的滴水飞檐,斗拱不入一钉、全为卯榫。
这也是村里唯一能让女人进门的祠堂,其他祠堂古时只允许男人入内、女人只能在祠堂外拜祭,这座祠坊男女皆可入门。
绕过中央的照壁,男左女右,进了正门,男人走左侧的“翔鸾”门进,女人走右侧的“翥凤”门进。
祠堂内部。
三位是我们的团友,趁他们摆造型的时候在旁边抢拍的。
走近这些古老的祠堂,可以看到许多精致而美丽的建筑细节,如同岭南很多祠堂一样,屋顶色泽鲜艳,雕工精细的石湾公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一座祠堂都是一个家族对前人开枝散叶的感谢与对后人光宗耀祖的期待。
紧挨着百岁坊旁边的这栋房子是村里举行婚嫁的地方(南社村婚嫁表演另外上图)。
晚翠公祠。
公祠里面的对联。
谢遇奇家庙现为谢遇奇史迹陈列馆,今日未开馆,未能入内参观。据说是光绪年间为纪念谢遇奇而建造的,家庙的外墙以青砖作为墙体,下部分的墙边则是用红砂岩铸成。
百岁祠。

内部景观。


简斋公祠,门上对联:“陈留望族,宝树流芳”。据说陈留指陈留郡,在西汉时期就有的,陈留郡是谢姓的发源地。宝树也是谢姓代名词,宝树堂是谢姓堂号。
离广州不远的东莞有个茶山镇,茶山镇里有个南社村。
南社古村位于东莞市茶山镇,离市中心区约18公里,茶山镇中心区2公里,曾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等称号。
南村古村,始建于宋,迄今八百多载。古村环绕长形水塘而建,祠堂、民居、庙宇错落有序,里巷、古井、围墙布局有道。古榕、楼阁、古井、巷道、牌楼,是东莞乃至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具有鲜明的广府农耕文化特色的古村落。
南社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有十多人中进士、举人,展现了历史文化的辉煌。
历史南社_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鸡犬相闻、民风古朴的岭南村子,更是一座岭南建筑的“活的博物馆“、“岭南建筑大课堂”。
全村为单姓氏村,谢姓居95%以上。
南社古村的明清建筑有四处最为名贵,包括百岁坊,百岁翁祠,资政第,谢遇奇家庙。
(一)百岁坊,建于明代,为纪念百岁的四位族人,另有“百岁坊”匾,飞檐斗拱,古朴壮观。
(二)百岁翁祠,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59年),是纪念谢社田的。他临终遗命以自己所居之为祠,规模并不辉煌,祠屡经修葺,但旧貌仍存。
(三)资政第,是谢元俊的府第,高大宽敞,为一般平房,但其书房则极讲究。坐落在小丘之腰,石级、石级栏杆还保持着当年高贵气派,两廊的花楣为浮雕,花木、鱼池、雀笼,精美绝伦。厅中的垂花门,镂雕花卉群鸟,玲珑浮突,栩栩如生,但在文革期间一部分遭到破坏。
(四)谢遇奇家庙,为青砖木结构,屋内斗拱雕梁,不掩当年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