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2014-11-10 15:18:47)
标签:

初溪土楼

福建永定

旅游

分类: 国内游

我们第二天去了永定初溪土楼群。世界遗产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集庆楼已届600“高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珠海老年大学摄影班采风团大合照——永定初溪土楼群“三菜一汤”留影。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据说福建大大小小土楼几千座,土楼景点也有几十个,最有名的在永定和南靖这一带。本来行程中没有初溪土楼群,是临时加的,老师说初溪土楼群若不去是会留遗憾的。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门票为50元/人,开放时间:7:00—19:00。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观景台,这里是观看和拍摄初溪土楼群全景的最佳地方。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观景台上有“松莲亭”,旁边有卖水、小食品,和洗手间。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据说初溪土楼群的楼名中间都带有一个“庆”字,意在从已毁坏的祖楼“和庆楼”起,代代相传,以示人丁兴旺,万事如意。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这三座圆的,一座方的土楼,大家管它们叫“三菜一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这座方的叫“绳庆楼”,建于1799年。据说土楼一早按北方四合院的思路建的都是方的,后来分配住房的时候大家都嫌四角旮旯的又黑又不通风,不愿意去住。后来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方的变成圆的,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古人真聪明!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庚庆楼。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这是余庆楼,内有客栈。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距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圆形,双环,直径42米,占地2100平米。该楼依山傍水,临溪而建。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左上方白色的这座便是善庆楼,圆形土楼民居,建于1979年,据说是最新修建的一座。外墙以石灰粉刷,别具一格。还有其它一些小点的,不著名的,共有大大小小土楼十几座!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这就是集庆楼了。初溪土楼群只有集庆楼作为景点对游客开放,其他土楼仍旧住着人。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集庆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9年建成,距今已580余年历史,为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最久远、楼梯最多、结构最特殊的一座圆楼。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集庆楼介绍。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土楼博物馆设在集庆楼内,里头有几十间展室,展出关于土楼的历史和习俗物品,展品丰富,值得一看。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集庆楼由两个环圆形组成。外环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不用一根铁钉,就这样居然穿越了近6个世纪的风霜雨雪,方呈现歪斜,而作为承重系统的厚达2米的生土墙却仍然挺立着。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外圈顶层外墙设置了9个瞭望台及多个楼梯。受到外来侵犯时,只要关起大门,便可迅速上楼攻击来犯之敌。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中心部位是宗祠,也是大家开会议事的地方。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每家一户楼梯,共有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楼内设置有大型客家民俗博物馆,共展出各个时代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楼内设置有几十个陈列室,展示了土楼建筑的智慧与艺术以及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圆土楼更能体现家庭的团结和美满,通风采光条件优于方土楼,房间好分配。。。。。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圆土楼的建筑工艺。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圆土楼的六大功能。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楼内有多个展室,这是其中的一个——婚庆展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第三十八展室——功名匾。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拜访土楼,是此次行程的主题,也是我朝思暮想的去处,赶快亲手触摸一下那还尚存古代先人余温的土楼垣壁。
世界奇观——初溪土楼群
物华天宝——无限感叹古人高超的智慧与建筑艺术!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相关链接

 

南靖土楼、怀远楼、和贵楼、塔下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18ca50102v3d2.html

 

千年古镇——云水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18ca50102v3c8.html

 

 

 

 

 

 

附1:初溪土楼群介绍:

闻名世界的初溪土楼群,当年美国卫星曾经把它当作导弹发射基地,资料存放在白宫,直到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才知道那不过是被叫作“土楼”的一种民居建筑。福建初溪土楼依山形和地形势而建,高低方圆,错落有致,有三百至六百年历史。

相关资料

一、概况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初溪村共有2000多人口,均为徐姓。徐姓自14世纪末期在此开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初溪共有36座土楼,由五座圆楼和31座方楼组合而成,如图案般舒展有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一九九九年二月,这里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永定客家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地之。其中的集庆楼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 
  登上观景台俯瞰,初溪土楼群便尽收眼底。南面山坡是层层叠起的梯田。那一字儿排列的三座巨型圆楼和各处一端的两座方楼紧密相连,雄伟壮丽,曾被外国朋友误认为飞蝶或者是导弹基地。

二、内部景点
  在初溪土楼群,其楼名中间都带有一个“庆”字,意在从已毁坏的祖楼“和庆楼”起,代代相传,以示人丁兴旺,万事如意。

  集庆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9年建成,距今已580余年历史,为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最久远、楼梯最多、结构最特殊的一座圆楼。
       集庆楼由两个环圆形组成。外环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
       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不用一枚铁钉,也就这么居然穿越了近6个世纪的风霜雨雪,方呈现歪斜,而作为承重系统的厚达2米的生土墙却仍然挺立着。
       外圈顶层外墙设置了9个瞭望台及多个楼梯。受到外来侵犯时,只要关起大门,便可迅速上楼攻击来犯之敌。楼内设置了大型客家民俗博物馆,共展出各个时代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

  绳庆楼
  正方形土楼民居,建于1799年,坐南朝北,占地1482平方米,土木结构,由内外2座正方形土楼组合而成。

  善庆楼
  圆形土楼民居,建于1979年,坐南朝北,占地约630平方米,土木结构,高三层。底层廊道与天井以方形花岗石铺面,外墙以石灰粉刷,别具一格。

  庚庆楼
  圆形土楼民居,建于1840年,坐南朝北,占地约660平方米,土木结构,高三层。

  共庆楼
  六角形土楼民居,建于1949年,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四层,前低后高,正面四角,后面二角,全楼152个厅、间,只设1个大门出入。

 

附2:土楼建筑特点与风格

土楼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好的土楼即使经历地震也仅在楼与楼之间裂一条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