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白石村

标签:
古村游三乡白石村 |
分类: 中山行 |
周末,古村游,继续走起——三乡白石村!
公交:珠海公交转中山35、211、K995、611路到白石市场下车。
白石村保留了大量的石板街,为2米左右的道路,总长度有1100米,这石板路是当年白石华侨修造的,石板路将七街八巷连成一片,算是”主城区“,要看的“建筑”都在石板路两边,想看碉楼、老屋顺着石板路走就行了。
小朋友指着前方那栋碉楼,说:"阿姨你看,那是公主和王子的城堡”,还真像!
碉楼上半身。
近照。
这一栋则是整个白石村最右历史价值的一座碉楼。这座碉楼的主人旅居哥斯达黎加。中山很多华侨在哥斯达黎加、秘鲁、智利等中南美洲国家,而碉楼上的四个角就是哥斯达黎加常见的建筑形态。
位于
白石的碉楼出现在清末民初 。那时三乡几乎家家都有在海外谋生的亲人,这些散居世界各地的侨胞早年纷纷回家乡置田买地,但也为此常受匪徒的袭击。於是人们模仿国外的堡垒,在房屋旁边建起了具有侨乡特色的碉楼。
细部。
那时刻下的字迹还都十分清晰。
白石村门前大巷7号碉楼是白石碉楼群中最特殊的一座。这座充满红色传奇色彩的碉楼,原来就是“白石保卫战”中抗击日军的“英雄”。
围墙门关着,没锁,我叫了声“有人吗”?没人应答,便轻轻推门进去,想近前仔细端详。这棚里栓有一条狗,见有人进来,吠个不停,于是我很快闪了两张便跑出来了。想起刚才那个村民问我的话”一个人不害怕吗“?我说”不怕,怕什么呢“?他说”这里狗很多的,甚至那边是一群一群的“。。。。喔!喔!想想我胆子还真大,怎么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白石保卫战旧址。当初的白石保卫战中,所幸借助碉楼防守拖延时间,才让白石村民和财物得以顺利转移。
白石村所辖包括10个自然村,原来基本都建有碉楼,村头一座、村尾一座,犹如坚毅的卫士,遥相呼应守卫村庄。据说从建造者和功能上可把碉楼分为公众碉楼和私人碉楼。公众碉楼由众人集资兴建,一般建在有利于村落防御的要害之地,如村落的四周或主要交通要道的路口。私人碉楼则由私人自己出资兴建,主要用于自己家族的防卫和居住,选址没有太大要求。公众碉楼主要用于防御,所以外形上比较简易,射击孔较多。私人碉楼除保护私人财产外还可能被居住,所以私人碉楼一般会做得美观一点,设置有窗台便于采光,射击孔较少。
白石村的长寿巷是碉楼比较多的一条巷子,这栋巷口的碉楼该算是“公众碉楼”。
白石村的碉楼和老屋大多是私人所有,但许多拥有人早已移居国外,致使碉楼老屋人去楼空、日久失修、渐成荒废,有的碉楼成为危楼不得不被拆除,有的只作杂物室使用。有的或是当地村民居住,或是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边走边拍的节奏,不知不觉已在村里转悠了两个钟头。听说过了国道,马路对面还有古庙、碧华公园,索性再过去看看啰!
白石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