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2012-08-30 23:46:20)
标签:

育儿

giada的点滴

分类: 教育园地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其实,对于这个题目我不知是不是完全符合本文的内容,只是一时还没想到更好的。


    邻居是一对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夫妻,他们的女儿比giada8个月,还不到2岁半,在我看来是个乖巧温顺的孩子,至少比giada听话很多。


    以前从觉得年轻的爸爸是个极有耐心的人,因为孩子的妈妈上班忙,接孩子,给孩子洗澡等琐事都是孩子的爸爸亲力亲为,为此我还经常在giada爸爸面前大大表扬这位爸爸。三个月前孩子的爷爷离世了,从他有病到去世大约一年半的时间,自孩子爷爷去世那天开始,我发现孩子的爸爸情绪有很明显的变化,对孩子大呼小叫是家常便饭,经常听到他家传来他的怒吼然后是孩子的哭声,有好多次,哭声刚刚开始却又忽的戛然而止。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很多个下午,我带着giada在院子里玩,年轻爸爸开着车接孩子回家(以前他看见邻居总是很热情,而现在却一脸茫然的样子),孩子看到giada说什么也不回家,这位爸爸不同意,孩子哇哇大哭,他爸爸索性把孩子扛起来往家走。


    一次,这位爸爸火了,干脆把孩子留在车里,把车停在车库,自己关门走掉了,车库里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大约过了56分钟,孩子爸爸打开车库对着车里的孩子说:如果不哭乖乖的回家,我就把你抱出来。孩子闭着嘴趴在爸爸的肩膀上,泪水哗哗的流,却自始至终不敢出声。


    周围的邻居都不停的摇头,而我不但为孩子难过,更觉得尴尬,毕竟孩子是因为想和giada玩,才遭到如此的惩罚,这以后我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giada,每当孩子流露出想和giada玩的神情时,我都会骗她:先回家,一会再出来玩,然后抱着giada转身离开。


    其实,孩子哭闹不想回家是有原因的,孩子从小跟着她姥姥,白天孩子姥姥总带着她和其他的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而每次孩子被接回家后,他爸爸就把她关在屋里,不准再迈出屋半步,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不愿回家,因为在她眼里回家意味着走进了“牢笼”,没有小朋友一起该有多孤单呀。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孩子爸爸两次粗暴的车库行为后,孩子确实变得“老实”了很多,即便想玩,只要爸爸一个眼神,也就跟在爸爸身后走掉了,每次看到孩子站在窗前,贴着脸无比羡慕的看giada嬉戏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两岁的孩子本应奔跑在阳光下,而眼前的小女孩却因为自己爸爸心情不悦,而被剥夺了和小朋友游戏的机会,父母怎能如此自私和残忍呀!孩子,你又怎能不哭呢,只是,你的泪水是不是能软化父亲的心呢?作父母的难道真的不知道孩子啼哭不愿回家的真正理由吗,如果回到家也能让孩子快乐的和小朋友跑跳,孩子还会哭吗?

要知道这样一个限制 ,又让孩子少了多少友谊呀?


    前些日子,我带着giada去山上的游乐场玩,恰巧看到孩子爸爸也带着孩子在玩耍,孩子坐在转椅上,giada朝着她奔过去坐在她旁边,女孩则起身下来站在外面推转椅。可能有劲过猛了一点,转椅忽的转开了,里面的另一个小孩子险些歪倒,要说起来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小孩子也没什么闪失,可是孩子爸爸不高兴了,板着脸教训女儿,孩子一脸委屈的想辩解,孩子爸爸抬手在嘴上来了一巴掌,虽然不重但是却让我大大的吃了一惊,那毕竟是个女孩呀,怎么打脸呢!孩子用小手反打过去,孩子爸爸又是一巴掌打在脸上,此时,孩子想哭,可是抬眼看到爸爸吓人的目光,撇了撇嘴,眼泪硬是活生生的咽了回去,然后跟着爸爸走开了。


    我再一次迷茫,这是怎样的教育方法呀,孩子这么小,为什么没有辩解和哭的权利,既然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做为家长又为何这么轻易的打自己的孩子呢?如此行为孩子不学也难呀!


   某天,和孩子妈妈聊天,她长叹一口气说:孩子爸爸一直觉得遇事一定要惩罚,只有受到惩罚,孩子才能记住,可是自从孩子爷爷去世后,孩子爸爸变了很多,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怒斥孩子,弄的孩子整天胆战心惊,虽然她说了还多次,他也明知自己有时做的太过分,过后也后悔,可是遇到事就是冷静不下来,对孩子的惩罚次数也越来越多。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从邻居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时候,自己也会心烦意乱,甚至也会莫名其妙的对女儿发火,只是这样的发火,真的对女儿有效吗,这只不过是强制性的让女儿按我的思想行事,在这之前我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女儿哭闹或者发脾气是不是另有原因。孩子哭,并不是无来由的,也并不完全表示孩子太任性,只是有时候我们做家长的疏忽了,面对孩子啼哭,我们一定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所以,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顶着不少的压力,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作为父母,最先学会的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不要把不利的情绪带给孩子,更不能再情绪较差时,教育孩子,那样只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语气。


    我不反对惩罚,只是惩罚也需要讲究尺度,策略和次数,不能一味的用惩罚抑制孩子的内心趋向,阻挡孩子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定错误强硬的惩罚方式会给他们幼小的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创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