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感悟随笔 |
分类: 教育园地 |
人的容貌漂亮与否,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而改变,然而气质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让人弄不明白的姿态。虽然“气质”有它自己的定义,然而在大多数人眼里,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高雅的气质不惜重金学习舞蹈,钢琴,绘画,不能不说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我们不能不说孩子的气质与后天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到底有多大呢,我身边就有两个例子。
先说说我的外甥女,她从4岁开始学钢琴,今年已经17了,琴龄也有13年了,在小学毕业那年考到了10级,确实弹得也真不错。然而这并非是她自己的兴趣,而只是一项任务,虽然习琴这么久,却见不到她有丝毫优雅的表现。相反她极其喜爱历史,小学没毕业就开始读各种历史书籍,直到现在每次考试历史几乎都是满分,因此看着带着眼睛的她总觉得身上的儒香气远远高过了艺术气息。
另一个是我们家好友的女儿,今年也已经24岁了,从小学习舞蹈,然而到今天虽然1米7的个头,却整日驮着腰,实在让人无法想像她曾经跳过舞。其实这和她妈妈有关,因为她妈妈腰也挺不直,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妈妈才送她学舞蹈,可是受母亲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她也如此。
举这两个例子,只是想阐明一个观点:培养孩子的气质并不完全在于才艺的学习。
一,如果父母们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有气质才让孩子学习才艺的,那肯定会适得其反的。孩子无论学什么兴趣最关键,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对你来说所有的力气都是白费的,对孩子而言则成了甩不掉的包袱,他们整日只想着如何摆脱这苦果,又怎能把精力用到真心学习才艺上,又岂能谈到掌握之精髓,提高之修养。反之,只有真正打心眼里喜欢,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变成自己的文化,融入自己的精神中。
二,气质有很多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我们不可能让孩子把所有的气质都揽在身上,如果真的是这样了,那也就变得没有气质了。侃侃而谈是一种气质,文雅风趣也是一种风度,我们不能只希望孩子能出名,能过上出人头地的生活就不顾一切的学习主持表演等,其实有些孩子天生没有这样的细胞,后天再怎么培养都没用,反而天生儒雅的风度却被父母遗忘了。
孩子气质的培养还和哪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呢?
一,胎教。
气质培养一定要从胎教开始。音乐胎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产前教育法。高雅、优美悦耳的音乐能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育,刺激胎儿的大脑,更好地开发智力,让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接受“音乐熏陶”;再如语言胎教,每天我们都要给胎宝宝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把每天发生的事讲给宝宝听,做到从胎儿开始培养宝宝的文学气质。
二,妈妈的言传身教。
从宝宝落地的那刻起,他们最先认识的就是妈妈,也可以说妈妈是他们最早的老师,妈妈的一言一举都影响着宝宝的行为。不要认为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就可以不注意言行仪表,邋里邋遢,其实宝宝从认识妈妈的那天起,就有了记忆,妈妈的样子就开始出现在他的小脑袋中,久而久之,在妈妈的照顾下就会不自觉的像妈妈靠拢。所以,想要宝宝有好的气质,妈妈必须要现提高自身的修养,注重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三,家庭环境。
家庭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孩子身上就会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如果你们家人说话总是喜欢大声嚷嚷,你的孩子肯定不会是个小声说话的人。如果你的家庭总是笑声连连,那么孩子也会是爱笑的热情洋溢的。所以要想孩子有良好的气质,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除此之外,孩子情商的高低也决定了气质的好坏。
由此可见,如果孩子良好的气质50%是天生的(其实也是衡量胎教成功与否的标准),那么剩下的一半就要靠后天通过潜移默化的家教,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养成让孩子多读书的习惯等方法获得,并非只是学习才艺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