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的突破
今天到一家企业服务,企业董事长是曾经在国有大型企业服务一辈子的智者和长者,目前企业也正在向一亿的目标突破,在瓶颈突破的基础上,他向我们要求谈一谈如何在突破一亿门槛基础上提升基础管理,既做到快速突破一亿又能够固化效果以寻找更大的突破。
听了这个希望,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在合资公司导入日产生产方式的岁月和自己获得“日产全球改善金奖”
所提出的“四化”管理。现场与企业交流,企业董事长认为很有道理,既然有道理,就想与大家共享。
首先,要加强基础管理就要明确管理是什么,我认为,管理就是发现问题的学问,因为没有问题就不需要管理,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做到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管理的PDCA循环,所以加强基础管理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管理的第一步骤就是使管理对象问题波动的幅度减小,也即让管理对象(人、物、设备等)减少“变差”,处于更加“受控”的状态。
其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就是要提升管理的水平,达到管理新的水平。
所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要做到“四化”
1、数据化,通过设定一个数字化的目标,并按照目标的定义或者公式对过程进行数据统计,获得管理对象的实际结果,并与目标进行对比,以不断明确管理对象是否“有问题”,我们可以初步认为,达成目标就是“没有问题”,未达成目标就是“有问题”,需要管理和改善突破。当然,目标设置之初可能本身的可达成性就有问题,但只要我们设定了目标,再根据实际去进行目标的不断优化和修正,目标的设置就会逐步合理,虽然合理永远是相对的。
2、图表化,将数字化的目标和结果使用QC新老七种工具进行分析,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我们去直观地分析出管理对象的“问题”所在。如折线图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管理对象的发展趋势,甘特图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项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者,落实具体子项目计划的情况,排列图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管理对象的问题发生的真因和突破重点等等。
3、目视化,将管理对象通过颜色等表现形式显现化,就能够使管理对象处于管理者的监控之下,如行动计划的张贴就是一种典型的目视化管理形式,如我们耳熟能详的“5S”管理就是应用目视化的典范。
4、标准化,就是将现有团队中的最好的做法和方法写下来并向同岗位员工培训和训练,这就是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团队能力的共享和提升,就可以明确管理对象是否按照标准行事,按照标准工作了——没有问题,没有按照标准工作——有问题,需要管理改善。如果企业全体成员都制订标准、优化标准、执行标准了,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想不提升都不行了。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实现了“四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就会逐步提升,就会逐步从个人英雄主义向团队英雄主义转变,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