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的写作时间
(2012-10-12 19:31:25)
标签:
文化杂谈杂文 |
分类: 使徒行传研读 |
一、后期说
神学主题
写作目的
与当时期作品的比较
奥尼尔(J.C.O'Neill)则论证,使徒行传的神学与教牧书信和特别是游斯丁的著作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指出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应该是在主后115至130年间。然而,奥尼尔指称的相似之处令人质疑。
还有其他学者也相信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是在第二世纪。他们所持的其中一个理由是,因为他们相信使徒行传的作者曾参考约瑟夫的Antiquites(写于主后94年)。然而使徒行传取材自约瑟夫的资料是绝对不可能的,学者希玛在仔细的分析之下,指出两者在描写同一件事情上,有很大的差别,显出各人取材来自不同的资料。
如今,只有极少数的学者相信使徒行传是第二世纪的文献。赞成后期说的学者们都不承认路加是使徒行传的作者,把作者看成是以个专业编辑剪辑的神学家。
二、中期说
这种说法将写作时间定于主后70年至95年。
学者们将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定于70年后,为什么会将时间定于70年呢?他们认为马可福音是主后65年的作品,路加福音取材马可福音,因此路加福音大概是主后70年的作品,使徒行传作为路加福音的续集,它的成书时间一定迟于主后70年。其中把路加福音定于主后70年的作品。不过上述的证据都难以令人信服。学者们将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定于70年后,主要基于三个假定:使徒行传是路加福音的续集;路加福音取材马可福音;马可福音成书的时间是主后60年代中期。然而我们不能肯定使徒行传是否真的是路加福音的续集?路加福音是否真的取材自马可福音,还是取材自其他方面得着资料?再者,即使路加福音即使取材自马可福音,但是马可福音的成书时间很难确定,那么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成书时间就不一定在于主后70年。
还有个理由是路加福音21章20至24节,提及耶路撒冷被军兵重重包围的情况,显出这事已经发生,作者才会有这样的反应。不过上述的证据都难以令人信服。对于路加福音21章20~24节,这节经文是发现于耶稣的预言中,学者认为不足以作为推算路加福音的写作日期的依据,可能耶稣根本没说过这句话,只是福音书的作者为耶稣塑造这个形象。
同时他们认为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不可能迟于95年以后,因为经过罗马皇帝多米田在95年逼迫基督徒后,作者根本不可能像书中那样对罗马政府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使徒行传对罗马政府看待教会的态度:总的来说是比较乐观的。因为使徒行传的罗马城,不见得特别的反基督徒的情绪。反而,作者指出坐牢的保罗还可以自由传道。而保罗在被犹太人攻击及上诉凯撒的过程,一路得着罗马政府的保护。然而也可以因为这个论据,来指称使徒行传是在罗马皇帝尼禄63~65年逼迫基督徒之前成书的。
使徒行传的作者不知道有保罗书信,因为收集保罗书信的工作,在第一世纪末才完成并供教会传阅。对于使徒行传没有提及保罗书信:可能因为使徒行传比保罗书信更早成书,但也可能因为使徒星图的写作目的根本不需要提及它们。
三、早期说
要为使徒行传找出一个很明确的写作日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能够确切的资料很少,然而探讨保罗的余生、使徒行传的结尾、使徒行传中的“我们”这三个课题可以帮助我们定出一个相当可靠和准确的时间。
保罗的余生
使徒行传的结束没交代保罗的余生,然而保罗上诉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为上诉失败,保罗殉道,二为上诉成功,保罗无罪释放。在这里,第二个结局可能性更高。根据早期罗马教父革利免在他的《革利免一书》中提到保罗将福音传遍了东、西方,并且过极西之地传道,这里的极西之地可能就是西班牙。主后二世纪后期穆拉多利经目更明言保罗离开了罗马,然后向西班牙进发。基于保罗得着释放的假设:保罗被囚罗马于主后60年,被囚期间,写了监狱书信,主后62年被释放。
使徒行传的结尾
根据使徒行传28:30~31,【徒28:30-31】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使徒行传的结尾记录到保罗在罗马的楼房中被软禁,这个结尾好像还没有真正完结似的。
本来保罗被押上罗马城,是要上诉于凯撒的,现在作者指出他已经住了两年,却未提及上诉的结果,这个特别的情况,引起了学者多方面的推测。不少学者相信这个是作者刻意的布局,因为一章八节已显出作者要写福音怎么样由耶路撒冷开始,在使徒的大力推动下,直到地极,大大地被传开的作品。现今,福音已传到地极。即罗马城,作者的写作目的已经达到了,保罗上诉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路加不是从人物传记的角度,而是从神学的角度写此书,他的目的不是记述保罗的生平,而是记述福音如何让扩展。
然而早期说的学者不认同这个结论,认为作者明显很重视保罗的生死问题,否则他不会提到保罗怎么样冒死传道,蒙神的保守,得着罗马政府的帮助,逃过犹太人的暗杀,得于免难。为什么这次又一反常态,只字不提保罗上诉的结果呢?而且作者用了八章篇幅详细记述了保罗的受审过程,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审讯的结果?从保罗的余生中,我们知道保罗大概于主后63~65年殉道,假设作者在65年之后写了使徒行传,作者已经知道这个结局,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保罗处死的结局可以与先前雅各被处死的进行对照,将使徒行传带入一个高潮,也可以类似路加福音,以耶稣受死作为结局一样。因此作者可能不知道保罗最后的审讯结果。故此,学者认为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在65年之前。
蒙克提出使徒行传其中的一个写作目的,作者是要为保罗向官方解释,为保罗与罗马政府进行辩护,故在全书的结束时,上诉仍没有结果,本书以护教为目的。如果这个理论成立,则更加支持了早期说,成书日期便在主后60年代初期。但是这个理论很难为其他人接受,因为纵观使徒行传的内容,触及面广阔,显出多元化的目的。
最直截了当的说法,布鲁斯主张使徒行传的结束,是作者写下了事情最新的发展,这样便支持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为主后62年。
学者认为使徒行传的结尾不能作为推算写作时间依据的假设
有学者将使徒行传与一些同样有突然的结束的古代文献作对照,显出使徒行传这样的结束,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写作的技巧。新约马可福音亦有这样的结束,马可福音16章8节已是全书的总结,9节以后是文士后来加上去的。我们要承认,使徒行传的作者让他的著作有这样的结束,自然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们不能肯定他真的只是基于写作技巧,最少,他所写的前书,即路加福音并没有这么做。
有的学者认为当作者写到这里,已到了蒲草纸的尽头,没有空间去写总结了,但是这个假设低估了作者的写作计划。利慈曼认为,作者写到这里,得了重病死了,于是不可能完成应有的结论。对于使徒行传结尾的其他解释,其中一个解释是蓝赛提出的,使徒行传一章一节出现的“前书”,其实是指路加福音,使徒行传的结束,其实有过度和指引的作用,作者可能写了第三卷著作,因此使徒行传的结尾故意保罗悬疑,读者在第三卷著作才能获悉答案。不过没有其他地方显示路加写了另一卷著作。
使徒行传中的“我们”
使徒行传中最后两章出现了“我们”的自称,显示作者参与其事,是目击者,内容有关保罗上罗马的路程。当中论及保罗等人坐船往意大利的航程,描写的很细致,如船上的总人数,方向、所经过的地方等都有明确的记录。我们有理由相信使徒行传的作者在保罗上诉罗马时,是与保罗同上路的人,而当作者写使徒行传最后几章,事件发生不是太久,以致他记忆犹新,显出使徒行传最后两章完成日期是属于早期说的范围。
还有五项理由,使早期说强而有力:
1、书内没有显示作者看过保罗的著作。学者古次比德主张,保罗书信是于主后90年才被收集而成,并且以以弗所为首,流传于教会。这样,使徒行传便早于90年代的作品。
2、书内没有提及主后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及圣殿被焚的事。这事对基督徒及犹太教都很震撼,但是使徒行传的圣殿仍然完整无缺,犹太人仍照常上圣殿敬拜,这点间接支持者本书是写于早过主后70年。
3、书内没有显示罗马政府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开战。著名的犹太战争,即主后66年,发生于巴勒斯坦犹太地方的反抗罗马政权的灾祸,并没有在使徒行传中出现。罗马政府与犹太人的关系不是异常紧张。事实上,书中反而显示罗马政府颇为看重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地的犹太人及公会。海外的犹太人也得到罗马政府的尊重,这局面不大可能是中期说,甚至是后期说破,故使徒行传可能在主后66年之前已经成书了。
4、历史的尼禄王曾于主后65年对基督徒作局部的逼迫,但使徒行传的罗马城,不见得特别的反基督徒的情绪。反而,作者指出坐牢的保罗还可以自由传道。而保罗在被犹太人攻击及上诉凯撒的过程,一路得着罗马政府的保护。故此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应早于主后65年。
5、学者哈纳克指出,使徒行传一些基督教的词汇,显出为早期的作品。如称信主的人为“门徒”并且提及“基督徒”一次的出处,反而很少提及“教会”一词。
把使徒行传的成书日期定于主后62年左右,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论见,但是却使问题最少的且最具说服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