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者已出第一部书京东当当有售

(2017-05-31 13:13:24)
  以下是作者的话,我不是作者。。。。


     自从2009 年7 月我在天涯开写《地缘看世界》一帖,至今已经快8 年了。最初选择“地缘”这个切入点,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出现了各种对历史、时政的全新解读,颠覆了自己原来对很多事物的理解。为避免人云亦云,就需要找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以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而“地缘”就是一个兼具广度和深度的切入点。

  无论出于研究还是分享的目的,地图都是展现“地缘”这一概念最好的平台。在网帖中,数百张自己制作的地图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然而具体到出版的环节,这些地图却成了最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并非来源于技术,而是来源于意识。大多数编辑并没有意识到,地图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要高于甚至远高于文字。很显然,在这种认知之下,你不可能要求合作者能够完整展现你的观点。同时,愈来愈趋紧的地图审核制度,也是很多出版社对含地图书稿,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当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的编辑联系我,希望我加入他们筹划了几年的“地图会说话”系列丛书时,我们双方都发现,原来在这几年当中,其实彼此都在往一个方向上做着探索,接下来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整个市场上鲜见附地图书籍的情况下,本书能够有近60张地图过关,着实是要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编辑们的努力。
  当然,地图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地缘”才我真正想表达的视角。无奈这个视角与“政治”捆绑的太紧,而这次出的部分也的确关乎地缘政治理论,关乎大国博弈,因此Z审又成了必须过的另一关。好在这书稿在WJ部呆的时间,虽然几乎成了一个纪录,但最终还是顺利通过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有关部门只是对文字做了点技术性的修正,并没有对观点做出任何要求。比如大家在讨论南海时,习惯使用“九段线”一词,正确的用法应是“南海断续线” 。
  没有时间是会被浪费掉的,《地缘看世界》一贴这些年来经历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大历史也好,地缘视角也罢,都需要时间来验证。至于说7年多前写的东西,有多少已经验证了,又有多少可能在将来得到验证,相信都能够在这本层层审核的书中找到答案。
  温骏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