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东旺《诚城》中的换位思考 撰稿:李海春
(2011-07-10 14:0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美术欣赏专栏 |
提要 忻东旺以肖像的方式为这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造像、立传,从而揭示出这一被边缘化的族群本有的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这些作品所显示出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力量,足以使每一个有良知的都市人去反省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自己。
关键词 农民 艺术语言
反省
忻东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康保县忻家坊村自学绘画,做过民间画匠,曾到山西石豹沟煤矿做临时工,期间坚持学习绘画,后辗转晋中太谷县印刷厂当设计员。1986年才考入考山西晋中师专艺术系,真正的开始从学校学习艺术。他是中国新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从一位民间艺人到清华副教授,他的人生经历是不同凡响的,这一切得益于他的不懈努力,也得易于他底层生活的深切感受。
《诚城》是忻东旺的成名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的街头车站突然到处充满了肩扛行李手拿工具的农民,他们焦虑的神情显然没有给城里人带来愉悦。在城市建设的轰鸣中,他们似乎同砂石一样搅拌在这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他们竭尽全力以博得自己希望中的收获,但无论如何也舍弃不了肩头沉重的包袱。因为这包袱是他们心灵着落的地方。在他们惊诧的目光中充满着希冀,从他们竭力克制的激动中流露出迷惘,无奈的等待略感惆怅,烈日炎炎,他们躲在高楼遮挡的地方,似乎在阴凉中可以保全他们对幸福的遐想。无往的寄思可谓众志成城。画面中的笔触是来源于民工用抹子腻墙一样的感觉,这正好发挥了油画材料的物质美感,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增强了油画写实的表现力。
在《诚城》中读到这种寓意,不禁让人心中一酸,那种心理状态是溢于言表的。虽然我进城不是带着明显农民的身份,但是作为农民儿子深知并体会的到的。那是一群处在城市边缘的人物,由于经济地位低下与教育水平的局限,这些人群对于个人权利与价值理想的表达,处于一种无声的状态。这些是从农村来的农民。这些流落在城市里谋生的农民有着他们自己的身份——农民工。这三个字在画家的心理肯定是很复杂的,因为那原本也是作者自己的身份。正因为作者曾经拥有过不同的底层生活经历,所以他看到这些人群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正如忻东旺说“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隐私,他难以言说。一些非常熟悉的人常常出动我画画。那是一种莫名的感觉,视乎是一种矛盾的力量在吸引我,同时还产生了一点使命感”。《诚城》这幅画如此感人是因为作者借用艺术语言,向世人述说着自己,毫无距离的,让有过类似人生经历的人们看到自己,反省自己。画中带有一种天真,很浪漫,有一种不屈的,一种很强大的力量,使你能够感受到他的艺术就在身边,农民进城的生活的点滴能跃然画布之上,暗示这生活的一种情绪。
九十年代的都是文化呈现出异常高涨的状态,以都市作为背景、为空间和对行啊的各类展览大量出现。这时期描绘农民农村的作品中,忻海州作品《进城农民工》较早地刻画了徘徊在城市的农民工者,画家抽空了环境,但仍从服装和道具上可以看出是进城的农民,这是一些迷茫的人丛。画家其实也并为对其内在感受有深入表达的欲望,画面上只是对状态的直呈。这点同他的作品“魔方系列”的幽默现实感觉并无两样,而只是将主人公服装由城市青年换成了进城农民。梁硕的作品《城市农民》相比较而言对农民的感受较为深入些,但农民工仍完全是呆滞目光和麻木的旁观者形象。他们建设了现代化的城市,而现代化的城市仍于他们隔绝。这里作为“看者”的艺术家仍然是以一个城市人、城市艺术家的角度看农民,也就是说与农民真正的心理需求仍是隔膜的,其实,即便真正将农民真人拉进当代艺术创作中,甚至让农民充当城市变化的观看者,也很难能真实地表达出农民角度思考的问题。而忻东旺的《诚城》描绘的是农民诚心诚意成为城里人的内心展现。真正的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农民所面对社会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巨大的城乡差别吸引着无数农民挑战自己的命运。奔向城市,背着农民的身份走出农村,两手空空,背井离乡,那种感觉总是让人历历在目。那个时候农村是非常受歧视和看不起的,使一些农民形成了很多五味杂尘的自卑感,但是他们仍然对城市生活从满一种向往,在历经城市生活的磨砺后,还有对小市民的一种憎恨。
忻海州、梁硕、他们的作品可能更多的依赖于视觉,画了他们所看到的,但是这是不够的,所以他们画的农民不像忻东旺所画 的农民形象让人深思,这有依赖于心觉,视觉只是一个途径和工具。观看与观察的区别在于观看主要是视觉功能的反映,的而观察则是具有心理意识的潜在发觉。这一潜在发觉是视觉物象中没有的或是隐藏的,是对视觉信息的心理感应。也就是感觉,感觉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感”是包括视觉在内的所有感知系统对客观事物的信息收集;而“觉”就是经过意识判断后作出的反应。意识判断取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因此观察和感觉便成为所有突破表像探求本质的行为方式。艺术的本质是精神财富的创造,在人类社会的生态中如同灵魂一般,寄于造型的躯体之中。一幅画只有基于对精神的发掘与表现才可称之为艺术,因此观察与感受是一幅画是否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正因为作品中充满灵魂,。才能发人深思,让人深刻理解,反省自己、认识自己。
忻东旺《诚城》提醒了人们不可忽视了农民,这个中国最庞大的社会阶层,忽视了他们就等于忽视了社会的大多数。当代许多的艺术对农民、对农村的“不作为”,事实上是不动声色地表现出对农民的排斥甚至轻蔑。但是忻东旺《诚城》作品中反应的现象的确值得我们反思。因为它站在了农民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反应世界。他的艺术造型审美因素没有单纯的去迎合人们的视觉认同。而是通过视觉唤起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感受。他把这种浅显的道理,融汇在《诚城》作品中。他有意识的展现了心理感受里和艺术理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美苑》鲁迅美术学报 200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