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品牌的伪定位与弱定位
(2022-03-29 03:30:27)
标签:
战略定位伪定位弱定位白酒战略定位 |
【作者简介】
一、吴春芳,商战定位理论先驱,“商战定位:全球化竞争两极定位”新模式开创者。被誉为:中国定位之父,中国定位界的欧阳锋,商战定位第一人。
二、商战定位理论实现两大革命性创新。
1、跟踪创新:“定位法”到“定位理论”跨越与升华。
(1)重新定义、修正定位之父.特劳特“定位”定义;
(2)重新定义、修正里斯“品牌”定义;
(3)重新修正里斯、特劳特相关原理、法则的缺陷与错误。
2、原始创新:《商战定位:全球化竞争两极定位模式》。
(1)界定全球顶级战略营销理论(方法论)的适用边界或缺陷;
(2)开创“商战定位:全球化竞争两极定位”新模式。
3、商战定位理论的“前世今生”。
10几年前我在博客文章中第一个提出“伪定位”概念。当时的“伪定位”包含了“弱定位”概念,当时的“伪定位”泛指品牌的“无效定位”。现在,对这些概念有必要作一个严格的、精准的区分。
打造白酒强势品牌,现在中国白酒全行业的问题,都是钱搞不定的问题。不管是白酒企业,还是白酒营销咨询师,内卷化非常严重。中国白酒行业严重内卷化的原因在于:不能真正有效解决白酒品牌战略定位问题。都是一些“伪专家”、“伪定位”、“伪战略”。
1、“伪定位”是指不具备可信度或与认知相抵触的一种品牌定位模式。
如:“人咬狗”,“安吉,杭州的后花园”都是“伪定位”模式,恒大冰泉“一处水源供全球全球”都是“伪定位”(恒大冰泉这个伪定位使恒大集团亏损40亿元)。
“不醉酒”,“无醇酒”,“席未散,人已醒”(中国传统营销大师叶某做的“革命者”白酒品牌定位项目),这些都是“伪定位”,因为,这些概念与白酒品类认知相冲突,在市场上注定是要失败的。
2、“弱定位”是指品牌一种弱定位模式。在市场上很难产生效果,虽然也是一种定位。“弱定位”的对立面是“强定位”。我把“强定位”定义为“主矿脉”,把“弱定位”定义为“副矿脉”。如:白酒行业的“生态白酒”、“保健白酒”都是弱定位模式。
“生态白酒”、“健康白酒”,“茅台镇第二纳税企业”等都是一个“弱定位”概念,不能做品牌战略定位。只能做战术使用,不能做战略使用。或者,只能作为一个品牌定位后战略配称的战术“补充”。这是我的忠告,也是警示!
3、“真年份,年份酒,低度白酒”这些概念都是白酒品类共性。因此,一般来说,从中长期来看,这也是一种品牌“弱定位”模式。
记得在2-3年前,第一个打“真年份”概念的应该是“光良”光瓶酒(有成功的迹象),其它白酒品牌打“真年份”概念的应该是一种“抄袭”。
现在:“谭酒,金沙,贵州醇,枝江酒,贵台酒”都在有意无意打“真年份”概念,以后或许还有更多的白酒品牌会打“真年份”概念。
“真年份”可以是一种品牌战略定位后,产品战略配称模式的一种补充。
4、娃哈哈“领酱国酒”的“不伤肝”是一种“伪定位”概念,因为它跟白酒的认知相冲突。
当娃哈哈“领酱国酒”推向市场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马上撰写了“领酱国酒”很难成功的预测性判断文章:《娃哈哈领酱国酒的三大问题》。
茅台股份季克良说:“茅台不伤肝,护肝、保肝”,同样是“伪定位”概念,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以前很多患“肝癌”死亡是因为过度饮酒造成的。
5、“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也是一种品牌的“弱定位”模式。改革开放初期可以,现在不行。
“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也是“弱定位”模式(现在万万不能)。当时开改开放初期的成功是因为市场打广告的很少,市场“绝对空白”,当时只要你打广告就能成功。因为,当时的“央视”是一种“强信任状”(央视为品牌强背书),即:“在央视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就是一辆奔驰”,包括:“秦池,孔府家酒,董酒,全兴,长虹、海尔、太阳神,三株口服液”等一大堆成功品牌。
现在,市场环境变了,没有“强定位”模式的品牌很难成功,否则你的品牌只能“半死不活”,只是维持一种知名度而己,只是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内卷”模式。
6、据我观察:郎酒在年底前或明年上半年一定会重新推出一个品牌定位概念,因为“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更是一个“弱定位”模式。否则,郎酒可能将逐步内卷化。
前一篇:青海春天听花酒品牌战略定位
后一篇:特劳特战略冲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