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领酱国酒娃哈哈领酱国酒娃哈哈问题定位误区财经 |
【研究成果:“中国式定位”五大核心思想】
1、第一个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或者感知”的定义阐述。
2、第一个提出“用定位原理重新定义、界定商业模式”之阐述。
3、第一个提出“定位不一定要包含价值元素”之阐述。
4、第一个提出“定位三大体系”之阐述。即:聚焦体系、定位体系、营销体系。
5、第一个推出“品牌力学”原理;用“品牌力学图”形式表现。
6、第一个提出定位本质上是一门科学之阐述。
1、“领酱国酒”第一种定位形态:“国酒”。----问题在于:如果“领酱国酒”作为“国酒”的定位,显然支持依据不够充分,很难获得消费者认同。在消费者心智认知中,国酒应该属于茅台,而不是“领酱”。
2、“领酱国酒”第二种定位形态:不伤肝。----我认为,娃哈哈“生态健康酒,喝酒不伤肝”领酱国酒的定位很难成立。因为喝过量白酒也会造成肝伤害。只不过是酱香型比其它一般的酒好一些而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很难获得“喝酒不伤肝”的支持。---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一书阐述说:确立了差异化概念和支持点,意味着战略成型,至此企业开始整合营销传播。“领酱国酒”不伤肝的定位诉求显然不符合事实,显然缺乏信任状的支持,战略很难成型。除非得到竞争对手和媒体的默许与支持,任由娃哈哈主导“领酱国酒”不伤肝的话语权。
作者认为:娃哈哈“领酱国酒”不伤肝的定位诉求将为未来白酒市场的“营销混战”(包括媒体的讨伐)埋下伏笔,成为未来“营销战”之导火线。基于营销战思维,鸡蛋里同样可以挑出骨头。就像《京华时报》连续47篇文章爆光农夫山泉的“质量标准门”事件一样。因为,营销是一场认知战,营销是一场精神战,营销是一场概念战。
据我观察,纵观整个白酒行业,都在打“糊涂仗”,存在混战现象(包括茅台、五粮液)。我认为这是娃哈哈“领酱国酒”的机会。行业白酒企业的“乱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有点名气的就上市、品牌延伸、多元发展;
2、有的连一个孩子都养不大却要养两三个孩子,“饿的面黄肌瘦”;
3、有的有一些知名度却没有明确定位;有的有明确定位却朝夕令改,消耗品牌资产;
4、有的把价格当定位,把风格当定位,把企业理念当定位;
5、有的想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想把自己吃成一个“大胖子”,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后果。企业“股票下跌,品牌利润率、品牌溢价、市场占有率下降”等现象就是一个证明。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名字就是定位,名字就是战略,名字是第二定位。一个品牌包含了两个名称,一个是品牌名,一个是品类名。
从新闻发布会“领酱国酒”瓶子照片上看,“领酱国”是其品牌名,因为“酒”字用其他字体显示。但是消费者会将“领酱国酒”作为品牌名的全称使用。在一般的消费者认知中,“领酱国酒”包含了两种属性:1、“领酱”代表品牌名。2、“国酒”代表品类名或者说是定位名。就像TCL王牌彩电一样。
营销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取一个优秀的产品名。在高档品类(香水、服装)、奢侈品品类,名字有时候比定位还重要。一个优秀的品牌名,自动地启动了定位程序。优秀的品牌名需要的是独特或者非常美好。能够反映定位内涵的品牌名是最理想的选择。就像金霸王电池一样,意味着电量强劲。而“领酱”非常接近于白酒品类的酱香型品项风格,就像美国莱特淡啤一样,其英文名非常接近于淡啤概念。在英文中,莱特(lite)与淡啤(light)的发音相同,非常容易产生认知混乱。“领酱”意味着“领导酱香”的概念。同时在消费者认知中,“领酱”这个名字多多少少又和“酱油”这个词产生关联。在我看来,“领酱”这个名称不是很好,在打造品牌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或许可以将名字颠倒一下,将“领酱国酒”改为“酱领国酒”,“酱领”的谐音为“将领”。名字就是定位,名字就是战略,名字是第二定位。我不知道娃哈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比较普通的品牌名,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品牌打造的核心是要保持其独立性。就像奥迪独立于大众汽车体系之外,就像凌志独立于丰田汽车体系之外,就像早期的阿库拉独立于本田汽车体系之外一样。可是,娃哈哈却高调宣布娃哈哈进入白酒业,对于“领酱国酒”的品牌打造是有伤害的,特别是媒体排山倒海式的宣传与报道,加强了“水与酒”的认知联想。娃哈哈想享受“免费的午餐”显然是打错了“算盘”。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娃哈哈代表的是饮料,代表的是瓶装水。这是“领酱国酒”一种认知劣势。可是,娃哈哈却“反其道行之”。这说明中国很多企业还处在低级的市场营销水平。
娃哈哈最理想的策略在于:隐藏“酱领国酒”身份,拉开娃哈哈母子公司之间足够的距离,保持销售渠道和营销体系的独立性,打开市场空间。将“酱领国酒”成为独立的、自由发展的一个整体。娃哈哈需要这种战略信心,娃哈哈需要这种战略决心。但是,从娃哈哈的品牌延伸、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来看,显然娃哈哈缺乏这种战略素养。---我知道,中国90%的营销人很难认同这种做法,甚至“恶语相向”地反对这种做法,或许还认为这是一个十足的“傻子”思维。这不奇怪,因为中国大部分营销人的“品牌素养、营销素养”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吉利汽车集团在中国北方大庆设立“沃尔沃”生产基地就是一个十足的“败笔”。它破坏了“沃尔沃”纯正的“血统”。破坏了“沃尔沃”长期保持安全可靠性的认知。这种无知的营销“乱象”还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前仆后继、肆无忌惮”地上演。实在有些伤感。
一、娃哈哈集团第一个战略选择:1、放弃白酒品类投资。因为娃哈哈在白酒行业没有市场声誉。2、借鉴宝洁多品牌策略模式,聚焦瓶装水,推出第二品牌与农夫山泉竞争,形成市场份额叠加态势。3、这种战略成功与否取决于定位角度如何选择。4、娃哈哈不缺资源,尤其是渠道资源和钱,这是娃哈哈成功的保障。
二、娃哈哈集团第二个战略选择:1、放弃传统百货业。因为娃哈哈在传统百货业没有可信度。2、聚焦格瓦斯品类,主动放弃娃哈哈格瓦斯。3、重新思考定位角度,重新推出新品牌。这是策略的关键。因为一旦格瓦斯品类规模做大,不管娃哈哈如何努力永远处在第二位置。因为有秋林格瓦斯,娃哈哈格瓦斯很难突破。除非秋林格瓦斯不知道如何对付娃哈哈格瓦斯。
【专家简介】
吴春芳
【研究成果:广义定位】
基于对定位的理解,在结合里斯品类和特劳特定位的基础上,相关“研究”阐述如下:
1、第一个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的定义阐述。
2、第一个提出“用定位原理重新定义、界定商业模式”之阐述。
3、第一个提出“广义定位”之阐述。
4、第一个提出“定位三大体系”之阐述。即:聚焦体系、定位体系、营销体系。
5、第一个推出“品牌力学”原理;用“品牌力学图”形式表现。
【曾经服务过的企业】
曾经服务于浙江大学求是经济技术咨询、温州博兴投资集团、浙江琦角龙鞋业、亚美信企业管理咨询、温州灯塔电力器材、中美合资大光荣保健品公司等企业;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丰厚的理论功底。
【核心专长】
1、行业研究。
2、集团拆分策略评估(聚焦)、项目投资评估、企业主力产品挑选,品类战略方向选择,
3、品牌定位后的战略配称设定(取舍)。核心是“增加、减少、剔除、创新”。
4、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模式建议。
5、品牌定位项目监控等。
6、公开研讨、企业咨询式培训。
【发表的文章】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全球品牌网》、《鞋世界导刊》、《价值中国网》、《品牌新闻网》等基础网站发表的文章(部分)链接如下:
1、《挑战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中心》
2、《中国式定位:广义定位法则》
3、《用定位原理重新定义、界定商业模式》
4、《茅台、五粮液损人不利己的全线产品战略》
5、《打造杭州城市品牌的盲点与误区及解决方法》
6、《“加多宝VS王老吉”品类对抗的策略思考》
7、《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基于品牌的品类战略’》
8、《终结定位体系中的概念乱象》
9、《定位之本质:如何获得消费者心智认同》
10、《品牌竞争之本质:实现品类对抗、错位与关联》》
11、《准确解读定位是品牌成功打造的保障》
12、《把脉华为智能手机》
13、《三公消费不是茅台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14《不同于里斯“聚焦第一、定位第二”之观点阐述》
15、《还原里斯基于定位的“品类”真相》
16、《不同于张云、王刚"品类战略"中的一些观点》
17、《违背核心价值的创新毁灭品牌》
18、《缺乏可信度是品牌塑造失败的主要原因》
19、《定位理论中特劳特、里斯的同与不同》
20、《质疑艾丰名牌论之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