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教案
(2014-04-21 09:59:44)分类: 教学设计 |
《行路难(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理解这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并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一)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课件: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
(二)师生互动,了解李白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生谈
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李白。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大家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学生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生字难字。
大家觉得哪些字词需要我们一起来注意的,请指出来。
(三)师生互动,正确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及感情基调。
(1)你能认出下面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吗?
(2)你能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吗?
(3)读出诗歌的基调
出示课件:
三 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
师:现在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下面这些字词。
出示课件: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生谈,其他人补充或评价。
四 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师:理解了诗歌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1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
(教师归纳小结)
出示课件:
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师: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师: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五 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出示课件:
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
出示课件:
夸张的描写
行路难
六 拓展延伸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么我们呢?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你所积累的诗词名句来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七 总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
(二)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 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话题,写出自己对李白诗歌及为人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