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一晚又只睡了4个小时,王珮瑜睡眼惺忪,本来就只有巴掌大的脸,蓝色棒球帽一压,更加小了。
9月8日、9日两晚,“【清·弹】雅集 ”2017王珮瑜京剧巡回展上海站举行了两场演出,瑜老板以标志性的长衫大背头无框眼镜亮相,依然风流倜傥,神采奕奕。
第一场《老生常谈》京剧清音会结束后,23点36分,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贴了两张图:“杨宗纬送来花篮祝贺演出成功。”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mbon62j20k00qo0vd.jpg
9月24日,她将受邀担任“2017 杨宗纬VOCAL巡唱PLUS”上海站的表演嘉宾。
之前在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上,她见了杨宗纬,竟露出粉丝的娇羞模样,两人合唱了一小段《凉凉》后,彼此在微博关注了对方。这次担当演唱会嘉宾,除了要和杨宗纬再度合唱一曲外,瑜老板还要独唱京昆合演原创剧目《春水渡》的主题歌《春水误》,这是一首非常古风的流行歌曲。而杨宗纬演唱会之前的这个周末,她主演的这部戏将赴港参加首届香港小剧场戏曲展演。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mkmigdj20k00cimxn.jpg
“他(杨宗纬)是我的菜,我很喜欢,歌单里都是他的歌,《一次就好》这些,这次刚好有时间,就说去(演唱会)玩一玩。但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精力不够用。”
她说着,拧开星巴克保温杯的盖子,热气涌上,无框眼镜片上瞬间蒙上一层雾气,配上眼镜后面那张小孩子的脸,那刻露出了很匹配的萌态。但她似乎没有发觉,喝了一口热水。旧式大背头包在运动棒球帽里,如果换做冬天,她的穿着标配是“老干部”的衬衣毛衣格子围巾。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mriqwjj20k00u0js1.jpg
“我是有老灵魂的巨婴。”王珮瑜对自己的概括相当准确。
今年除夕,她亮相《奇葩大会》,站在蔡康永、马东、高晓松、何炅面前,淡定地说着这句富有娱乐精神的自我介绍。但,让更多人知道王珮瑜是谁的,还是那段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的开场白——
我是女生,演的是老生,我也是京剧老生行的一代宗师——余叔岩先生的第四代传人。有人叫我瑜老板,差不多25年之前,我接触到京剧,知道京剧美好在哪里,京剧有趣在哪里。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myfoktj20k00p03z4.jpg
京剧有趣吗?
京剧同行们不会觉得有趣,我们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也是戏曲演员的苦和累。做了25年京剧演员,王珮瑜当然知道这些。
上个月,《喝彩中华》节目有一段视频又刷屏了。在川剧选手表演失误后,此前被节目组希望作为【专业担当,不要有情绪】的王珮瑜情绪失控,哭了很久。
大家说你们别演了,休息一会儿,但台上的川剧姑娘坚持要重新从头来一遍,而且技巧一个不能减。她说:“如果我们不从头来一遍,不做到100分,川剧就没有来。”
王珮瑜被打动了。
“大家都很希望在这个平台,让观众看到自己的剧种,这个时候小我的一些伤痛、困难,可以没有这么被放大。这个真的很打动我。我一直说,我们戏曲演员不要卖惨卖苦,不要把过多的辛苦、困难去告诉别人,还是要让大家看到戏本身的美,所以那天我就是忍不住了。”
她不想让公众觉得苦。
她想传递给观众的是美,不是苦,所有苦的东西要隐去,人前必须绽放美好,人后受罪的就不要给人看。
“你看我们,哪一个会在人前练功——你看我的时候,我已经练好了。所以,苦是必须的,没有人说京剧演员不吃苦就能成的。但是咱们不是电影演员,不表现人后的东西,不去呈现它,不像《霸王别姬》里面那样,打呀骂呀,搞得那么悲惨,本来就没人学,再卖苦,谁还来。”
https://wx2/large/7fd00d5dgy1fjean624j7j20fa0a6aaa.jpg
王珮瑜第一次开锣就和梅葆玖同台。那是1993年,《霸王别姬》上映的那年,15岁的王珮瑜临时顶替生病的梅葆玥,和梅葆玖同台献唱《文韶关》。
梅葆玖看着她:“这孩子脑门儿长得多好,人中也长,挂髯口好看!真有点儿像孟小冬!”【小孟小冬】之名由此而来。
“我们每天都自我挑战极限,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人的状态就会有一种淡定、自若。这种淡定、自若背后就是一个一个的坎,一个一个的坑,不断跌进去,爬出来,跌进去,爬出来,这是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不愿意把这些苦的东西露出来给他们看。”
所以如今大众看到的,是一个很有娱乐气质的王珮瑜,是一个偶像。
“我还能做什么?”她不放过任何场合,在告诉观众:什么是京剧,前辈们做了什么,他们又在做什么。
她需要观众,就如同100多年前,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也需要观众,并由观众培养起来一样。
她常年开设“瑜乐课”,今年又在喜马拉雅电台开设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100期,每期十分钟。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nkfq1hj20h80dswf1.jpg
让她真正圈粉无数的,就是《奇葩大会》里接下来的一段京剧表情包的现场教学,她让大家模仿京剧动作惊提、怒沉、喜展眉,最后还和蔡康永一起唱了《武家坡》中的一句“八月十五月光明”。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nw3ocdj20cw0awwep.jpg
一段10分钟的综艺节目亮相,这位1978年出生的京剧老生演员在节目下来之后,微博里多了很多90后粉丝。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o65m5vj20k00dcabd.jpg
再是《跨界歌王》、《朗读者》、《喝彩中华》、《开学第一课》等等,今年她在综艺上的曝光率继续扩大,转化效果非常明显:此次京剧巡回展的演出,去年老戏的票房还是七八成,今年开票一个月就卖完了。
这几乎可以成为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上的典型案例。
过去,经常会有媒体把她“珮”字错写成“佩”,如今,很多人在打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停下来,留点心,不会再写错。
“这种增长、转化,是非常直接的,也是我要的效果。”王珮瑜说话的声音细小,温柔,淡定,甚至是平淡,脸上根本找不到表情。她说话时,没有网络语言,没有你所想象的娱乐气质。
“好像一直被推着走吧,推着推着你就觉得停不下来了。一开始可能有些事情是出于一种责任,或者自己的兴趣,但是做着做着就觉得,你也停不下来。”9月6日晚8点,她赶到单位——上海京剧院排练厅,排练《乱弹·三月》上海站的演出。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oxdy2wj20jz0dbdgp.jpg
https://wx4/large/7fd00d5dgy1fjeaoxf7yhj20jz0dbdgz.jpg
她一个人坐着,站着,偶尔看看手机,很少说话。
轮到她的《牧羊人》了,这是《乱弹·三月》的主打曲,有一段solo,此次换成了吉他伴奏,这是今年演出的创新之处。王珮瑜请来戏校同学、著名演奏家程斌弹古典吉他,打破了此前的民乐阵容。
她双手插裤袋——这个动作如今在鱼迷眼里,【霸道总裁范儿不要不要滴】。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pcc8ruj20jz0db3z6.jpg
但这只是她的习惯而已。
她微低头,沉郁而唱:“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这一首《牧羊人》,来自王珮瑜的个人提议。“我常常觉得,每一个戏人,都像是一个孤独的苏武,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经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参加《奇葩大会》,因为那里有她需要的受众】
“上半年我还是想通过有些娱乐节目能够公布巡演的消息嘛。现在巡演出票的情况、受关注的程度也都还不错,所以我觉得就没有必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做那个。”她的回答很直接,并分析了这几个节目。
“我首先要保持一定的曝光率,让大家知道京剧演员。有些节目,比如《朗读者》,也不是娱乐节目,路子比较正。《跨界歌王》,我本身对这个节目很关注的。第一季的时候就去看,所以第二季他们发出邀请当评论员什么的,挺好。这个节目本身是有很大流量的。之后像《喝彩中华》,也不算娱乐节目。”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pnqhigj20go0b4dg9.jpg
自己有料到火吗?
“也没多想。反正我去那个节目,就是说我熟悉的内容,从我一直讲的内容里,选取互动性强的,跟大家分享。至于说效果,后续转化,没太多想,真的。没想到效果真的挺好的。《奇葩大会》的受众也正是我们需要的观众。”
你需要什么样的观众?
“首先年轻,也不是说越年轻越好。只是说看《奇葩大会》的观众,他的习惯是在互联网上,关注这个节目的人本身也是有质量的人群,不是追小鲜肉的,死去活来的,他们对社会性的话题,哲学的命题,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年轻人,肯定是我们需要开发,需要他们来走进剧场看戏的。所以《奇葩大会》这个节目,对传播京剧还挺有效的。而且它就事论事,就15分钟,集中讲了一些专业上的事情。算是大规模地让大家认识我,就因为这个节目(笑)。反正,现在很多观众、粉丝都是《奇葩大会》那边转过来的。”
https://wx4/large/7fd00d5dgy1fjeapxgrk4j20hq0bimxt.jpg
转化率、受众、有效……京剧老生王珮瑜的口中,多次出现这些传播学上的专用名词,很明显,她对自己的粉丝和节目,有着准确的定位和研究。
那么,涨粉后呢?
王珮瑜又开始焦虑,涨粉后多出来的15万粉丝,大部分是路转粉,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京剧是什么,纯粹是为了王珮瑜的个人魅力而来。
她发现了问题,剧场里坐得满满的,但是大家非常理智……也不是说理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叫好。
“你就要在导赏或者传播内容上不断做一些更新,因为人群变了,欣赏习惯变了。你得教他、指导他怎么看戏,怎么和舞台上的人互动,怎么从一个王珮瑜的粉丝变成一个京剧观众。”
她的任务可能更加重。
“是。现在对我来说,你已经把这些人拿过来了,拿过来以后,你要真的可以让他们固定在这里,成为京剧粉丝,你要有这样的作品。不仅仅是靠你站在那儿说两句,肯定不行。”
有一位路转粉的85后妈妈,小孩1岁左右,刚刚开始说话。她拿着王珮瑜的明信片,拿着京剧人物表,给孩子认图。小孩非常清晰地指出,这个是诸葛亮,这个是瑜老板,这个是旦角,那个是花脸。这让王珮瑜特别感动:粉丝变了。
【从单纯表演,到研究粉丝传播轨迹】
她开始研究今天新粉丝的特质。
她发现今天年轻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不吝啬赞美,也不吝啬去安利。
“以前有些人喜欢京剧、戏曲,羞于启齿,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现在我喜欢京剧,喜欢京剧的明星,也会去和身边的人说。这是今天的新粉丝新观众一个很明显的特质。他们的影响力口口相传,力量还是很大的,我在之前没想到过。”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q9oe2nj20jz0dbwfa.jpg
她甚至开始研究这些新粉丝的传播轨迹。
“传播有一个概率。1000个人里传播,可能只有100人变成你的粉丝。我的想法就是,我做1000个人的普及,有100个人走到剧场了,接下来的事,我要为这100个人做好服务。那剩下的900人心里有个种子,不知道哪天会开花结果,但是要靠机缘。总有一些人,永远是不喜欢你的,那些人不用去争、抢,可能喜欢别的东西。每个人对于艺术的判断都是很主观的。我们在一定的比例、范围里去做好传播,就行了。”
很多人的观念是,一个优秀的京剧演员应该全身心投入在唱念做打上,但王珮瑜如今基本上一半时间花在传播上。
“因为过去25年,我所有的经历都在唱念做打(笑)。从1992年开始,在专业上,在艺术本身,我已经打了一定基础,比较扎实的基础,再往后,对我来说可能就是数量上的增加而已。如果说仅仅还是在做一个演员完全本分的事,效果没有这么明显。现在既然有机会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一些机会,咱们就抓住它去做一些传播。”
从去年8月开始,她和喜马拉雅电台签了100期的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每一集10-15分钟,每周更新2期。她投入在这件事情上的时间是这样的:录音每次2个半到3个小时,后期3个小时。也就是说,差不多要花6个小时做15分钟的量。而问题是,所有讲课的内容、剧目,都需要她自己备课。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qk7qvxj20k00k0gm0.jpg
记:一个京剧演员完全可以不用花这些时间和精力。
王:如果只是一个演员,我天天唱戏就行了。别的行当、流派跟我没有关系,我可以不用懂。但如果要作为一个讲述者,必须知识储备得更丰富,知识结构更多元,自己得搞得特别明白,才能去传授给别人。
再比如,我们巡演上海站卖得很好,开票半个月,两场都卖完了。但是我们依然会为两场的演出做一个很扎实的导赏。他们劝我不用做了,因为票房很好了。但对我来讲,如果单纯为了票房,是另外一种做法,我希望票房是一部分的体现。另外更重要的是,即便票房我们已经卖完了,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买到票。他希望有机会可以听到你说,清音会是怎么一个来源,内容是怎么来的,我会怎么样的表演。
这些人听了一次之后,可能会觉得这次没有买到票,下次可以来看。所以我觉得,所有东西都是对未来的一种投入。只看眼前的话,买票看戏的人也很多,也有很多赞助,没有太大压力。但从做这件事的初衷来讲,我的发心,就是希望通过演出、事件来告诉大家,我们的节目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节目的题目叫“京剧其实很好玩”,那你就得把有趣的都拿出来……但对我来说京剧并不是个好玩的事儿。
https://wx2/large/7fd00d5dgy1fjeaqtuy7bj20jz0dbt92.jpg
记:那为什么还要弄成一个好玩的事儿?
王:这是平台的要求。再一个,我们一直说,京剧是有时尚感,是可以在当代被更多的年轻观众接受的。这个题目的另一面就是——那些认为京剧不好玩的人。所以实际上我这个节目是给那些认为京剧不好玩的人听的。如果大家已经觉得京剧好,那这个节目不是给他们听的。所以这个节目实际上还是透过这个题目,吸引到更多人来关注这个戏。
记:我觉得你有点焦虑。
王:就各种焦虑,有专业的焦虑,在舞台上演戏的焦虑,还要做管理,对接各种各样的事务。
记:现在团队多少人?
王:七八个人,80后、90后。我们这些人除了平常围着我一个人转,出席商业的活动啊,综艺节目啊,还要跟我一起投入创作。团队所有的人都是艺术出生的。包括吕菁老师,自己也是音乐家,现在又做艺术管理,然后还在我的艺人经纪部分做经纪人。我除了做制作人,自己还得演,还得管理团队,各种各样的事。
记:精力够吗?
王:不够啊,就硬撑嘛。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r2bqe6j20jz0dbjs9.jpg
【虽然会玩,但舞台上,一直坚持唱老戏】
2008年,王珮瑜的“创新”之举,就在戏曲圈流传。她一方面恢复传统骨子老戏,比如《朱砂痣》、《芦花河》这些几十年来几乎无人再演的剧目,另一方面她试图用各种创新方式将年轻观众吸引到剧场中。
https://wx2/large/7fd00d5dgy1fjeari96sij20k00u0t9k.jpg
2008年,王珮瑜受马千邀请,和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相声演员马志明一起攒了一出跨界融合的《乌盆记》。
2010年,她邀请画家申世辉创作一组山水画卷,将《赵氏孤儿》的唱段同新颖的舞美相结合,使京剧呈现出更新鲜的视觉效果。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rvfmltj20j60edta9.jpg
2012年,王珮瑜玩得更大,和吉他手梁剑峰合作,在京剧演唱中加入了《加州旅馆》等流行歌曲的元素。
现在呢,她更游刃有余,《乱弹·三月》,清唱京剧并将伴奏乐器一并解放,搬至舞台中央。
https://wx4/large/7fd00d5dgy1fjeas3qq40j20jz0dbgmg.jpg
《老生常谈》的清音会,去年加入了弹幕和后台直播。
https://wx4/large/7fd00d5dgy1fjeasc4eqlj20k00k0js8.jpg
虽然会玩,但她在舞台上,一直坚持唱老戏。以前,她也曾纠结过唱老戏、新戏的问题——在普通人的惯性思维里,唱新戏更容易达到所谓创新。
“嗯。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因为在我的理解,我的艺术观里,我认为京剧的四功五法,京剧经典的传承、剧目程式化的东西,一百年前,已经达到巅峰。所以对我们来说,今天更重要的功课,就是做传承,不断学习。你把老的东西,老玩意吃透,慢慢的,你就会有一些——哎,我觉得从那个戏引申出来,可以排一个这个戏。
一个艺术家的创造,不是为了创造、为了与众不同。他一定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有想要表达的欲望。那在过往的别的老先生、艺术家、大师的作品当中,我无法继续表达了,那可能会有创造新作品的欲望。”
https://wx1/large/7fd00d5dgy1fjeasko0y8j20jz0dbt9p.jpg
《春水渡》是她特别想演的一个戏,也是老生行当里没有出现过的一个人物——演法海,不戴胡子,行当上有些跨行,介于老生和小生之间的这样一个大嗓小生。声腔、造型上,跟原来的老戏有很大区别。
但她更看重的是故事和表达。
戏写完以后,王珮瑜提了一个建议:不要让法海一直相信自己是对的,让法海自我犹豫、自我挣扎的部分再多一些。
“这个故事本身可以让我觉得有一些情感、创造、想说的话在里面表达。虽然《春水渡》这个戏是脱胎于《白蛇传》这个故事,但是它不关乎于宗教,不关乎于情爱,这个戏就讲一句话:成长,就是自己悟到了,才能成长。别人再渡、再教、再敲打你,没有用。”
别人再是敲打,说得再多,她也要自己走下去。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写过一段话,“她非常善于找俏头和卖点,知道如何让她的演出有别具一格的品位,因此,她也是极少数能够让京剧融入时尚的人。出道以来,珮瑜一直是时尚领袖,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新潮,她不想做时尚的弃儿。而且,由于她对潮流的娴熟把握,看起来反倒像是潮流跟着她在走。”
这段话,有些意味深长。也有很多人直截了当:为什么传播京剧,非得靠娱乐的方式呢?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suz6chj20k00k0aau.jpg
“唉,京剧在100年前梅兰芳时代,就是最娱乐的东西。”王珮瑜没等我问完,“我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在娱乐圈,但至少它有这样的一个基因在,它属于娱乐,它也可以很商业。不能说今天没有票房、市场,就说自己是艺术,而那个就是娱乐,不是这样(区别)的。可以用娱乐的方式来让大家认识艺术。这个艺术足够好,我们足够有自信,为什么不能让更多人知道呢?”
“很多人都挺不愿意说到商业的东西,你不太避讳,挺愿意说。”记者问道。
“我也没有愿意,好像也是没有办法。我们至少首先要认清京剧,作为剧场艺术,是有商品属性的。不能说赚钱的都是罪恶的。然后没有人看的就是好的,不是这样的。好东西一定雅俗共赏。所谓雅,就是艺术系。俗,就是可以卖钱。两者兼具,为什么不好呢?”
【做另一个“我”,是她高度职业化的表现】
《老生常谈》清音会上,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王珮瑜自己讲京剧的各种知识,而且她特别照顾观众的情绪,实时交流,像一个小型脱口秀。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t5bfnbj20k00qo74y.jpg
去年上海的《老生常谈》现场,她是这样温柔的——
想问一下今天来现场的朋友,从来没有听过京剧的,举个手好吗?
所以你们对京剧是不了解的对吗?那你们觉得好听吗?(鼓掌)真的吗?嗯,待会儿还会更好听。
大家对音响效果什么的,还满意吗,可以吗,还有什么要求?
我们扮一个戏,演出,好坏没法儿说,我特别喜欢清音会,因为可以实时知道大家的反馈,有任何要求都可以说,轻了响了还需要什么。
https://wx4/large/7fd00d5dgy1fjeateqo2bj20jz0dbdgo.jpg
记:一个戏曲演员为什么这么照顾观众,那么注重和台下互动?
王:因为京剧就是一个特别注重台上台下互动的艺术。你必须了解观众的口味——怎么会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就是因为观众有不同的需要,根据观众的需要,他们每个人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点,然后就形成了流派。所以如果你不了解观众,闭门造车,肯定不行。所以为什么我很喜欢清音会这样的形式,就是因为有机会可以和观众互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他们喜欢什么。
记:有意思的是,这些年很多人把你和张火丁放在一起比较,一个是完全不和观众交流,一个是极其善于沟通,反差很大,却都很受大家的欢迎。而且,你们两位还一起合作过《红鬃烈马》。
王:她就啥也不说——她在公众面前是不说的,但是她所有对外的露出,都是自己个人的意志。她的表达,是用沉默来表达。我呢,是属于这种,自己就是自己的一个广告。
她可能更专注在台上——我也专注,但是方向还是不太一样。每个人条件也不太一样。我从唱戏本身的角度来说,自身条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u3a7wtj20go0b3mxt.jpg
记:你的局限是什么?
王:戏路会有一些局限性,现代戏、武戏演不了,局限了你在舞台呈现这块,有很多剧目就演不了。演不了,就必须在另外的方面体现你的思想。
记:和观众互动、体谅他们的想法,会不会有人觉得一个京剧演员太过迎合观众?
王:我从来不迎合。我只是做出尊重观众的状态,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大家互动。但其实我个人的意志非常强势。我不会因为说,你们希望我怎么样,我就去改变自己。那个状态是做出的姿态,而不是说你让我唱就唱,不让唱就不唱。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个指引、指导观众怎么来欣赏。在这方面我还是很有自信的。我自己知道我的局限,自己知道我的短板、长处,优劣势,有一些会规避,遮起来,有些会放大了给大家看。
https://wx3/large/7fd00d5dgy1fjeaujth7sj20k00k03z1.jpg
记:你私下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吗?我觉得不像。
王:不能,比较无趣,而且我不太愿意表达,(那样)也是为了职业要求。
记:但你还是愿意牺牲做另外一个你的,能这样说吗?
王:我觉得这是一个高度职业化的表现。因为需要嘛,你的工作、环境需要你表达。事实证明,这个表达也是有效的。
记:前些年,你还去长江商学院学管理2年。很多人肯定会觉得你不用啊,完全可以请一个有团队来做,但你还是亲力亲为。
王:对我来说,我要始终让自己在一个学习的通道里。我可以不做,但我得知道,除了你专业以外有什么别的——艺术以外的好的工具,或者完全不同的视野,来为你的专业进行更好的服务。那你就不仅仅是一个戏人、一个匠人,你就可以往艺术家、管理者的层面,往一个更大格局的人的层面去无限的靠近。这个学习的状态是很重要的。所以停不下来嘛,越学越觉得自己不够,越学越觉得还要学。
https://wx4/large/7fd00d5dgy1fjeauts2bhj20jz0da74j.jpg
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就是我认为,我们从事的这个专业,本身可以变得更商业,然后商业可以改变你的思维,甚至运用好的话,可以改变原来的艺术的质地,让它变得更丰富。有了更加多的工具,你就可以觉得游刃有余,我可以自由切换——作为管理者、创新者还是继续做艺术家。原来你只能做这个,学了之后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更多选择自由的时候,其实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在台上就会表现出……也许,可能现在的嗓子和25岁的时候比,没有那个时候更透亮,但你整个人的状态,呈现给观众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样,越来越接近理想中的大师的状态,无限靠近。
像梅兰芳、周信芳这些大师,哪一个是不懂艺术管理的,哪一个是不懂商业的?他们非常好地知道自己应该在公众面前是什么样的一个姿态、状态。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可能要接触了这个东西才可以知道。
记:有没有一个精神目标?
王:没有说要成为谁,但我会学习老一辈的艺术家,学习偶像,到最后成为自己,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感谢王珮瑜工作室“瑜音社”对本次报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