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气渐热,古道绿树成荫,是现在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今天,小编为您奉上一条接山寨、碗窑、寺观、驿道的古道。这个周末,约上几个好友,关掉手机,一头扎进自然~
瑶岙古道
瑶岙岭上上下下盘旋不到3000米,算不上高,然而由于时间久远,积淀深厚,众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庶民百姓都在古道上留下了足音。
古驿道上还曾响彻过金戈铁马的呐喊,回荡过阻击日军的枪声。据文史资料记载,戚继光统帅其“戚家军”纵马扬鞭过瑶岙古道,驰驱乐清磐石抗倭。
岭西南山麓瑶岙是温台古驿道的驿站,有“温台第一关”之称。
瑶岙村口现保存孝子牌坊,朱龙溪孝名传遍全国,明世宗钦旌他为孝子,立牌坊。
瑶岙村西侧有一木结构门台,上书“灵山禅寺”。顺着这条叉路往山谷里走,不远处便是灵山寺。
从灵山禅寺向东200米处,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朱质庵墓。朱质庵是明进士、南京兵部员外郎、吉安太守朱谏之父,墓碑背面刻有:“明故诰赠南京兵部员外郎质庵朱先生之墓”。
沿古驿道逶逦而上,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杂草丛生,时盖路面,溪水淙淙作响,宛如弹奏的琴弦迎迓来客。两旁的山坡被翠绿的枇杷树覆盖着,金黄色的果实缀满枝头。岭中有路廊一座,人称半岭堂,因年久失修,已垂垂老矣。
“接济寺”露出琉璃碧瓦,这是瑶岙和界屿共管的古寺, 有大雄宝殿、放生池、斋房,香火极盛。
岭背有路廊一座,路从廊中穿过,廊顶梁为木质结构,廊内有石凳供行人休息。
自岭头循东南山背行二十来分钟左右,但见山背一个土堆上竖着石碑,上写 “碗窑山遗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二月立”的字样。与碗窑山遗址遥遥想望的瑶岙岭头左边最高的山头,曾经立过寨,山寨名叫姚岗山寨,现遗址尚在。
沿岭头西北一横路前行半小时左右,设在山寨城墙遗址内的22万伏的高压铁塔矗立在面前。越过坍塌的寨门,攀上黑黝黝的乱石堆,四周是残存的城墙,墙石隙缝中长满了2米高的麦螺树,树叶深绿,连成一片。因寨墙己塌,高度难以估算。
山寨可北眺雁荡,峰峦绵延;南望虹川,田畴锦绣。岭北古驿道也有三处路寮供人歇息,现还是石头路,保存完好,又叫芙蓉岭。
从岭头往北沿古道前行1200余米至芙蓉兰屿浦。岭北约300米路段被水冲毁,路面泥泞,两侧荒草丛生,多数地段山道幽静,路边树木葱茏,浓荫蔽日。岭路上有路廊一座,结构与岭南的半岭堂相似,廊顶为木头横梁。
瑶岙岭古时过岭者甚众,商贩络绎不绝,瑶岙古道就像一条绳子,串起了南北两边一个个集市的日子。如今,瑶岙人正在修建一条盘山公路,连接山寨、碗窑、寺观、驿道,开发旅游资源。
内容来源于《温州古道-乐清篇》
摄:李建明、潘锦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