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平中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节选
(2012-02-03 17:49:25)
标签:
杂谈 |
……
就在这破败城楼的巨大门洞两旁,一付绿底金字的对联映入我的眼帘。我读道: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横额上,赫然题着三个大字:南天门!
面对着这镌刻在云天之上的题联,我荡气回肠,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写得太好,太美了!"
然而长老却冷冷一笑,说道:
"空蒙宇宙,岂有三天?一路行来,又何止万级!哼,好什么?美什么?"说罢,他一拂衣襟,径自穿门而过,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天街。
这兜头一瓢凉水,浇得我好不扫兴!
我快步追了上去:"您说得不对。这是艺术,艺术可以夸张,更可以虚构。就此联而论,非三天不足以尽其高,非万级不足以尽其长,如何不好,如何不美?"
"夸张?虚构?"长老呵呵大笑起来:"要知道:不美即是不真,不真即是不美,言不符实,还有什么艺术可言!"
"不然,"我当即搜索枯肠,据理力争:"真并不是美,美也并不是真。数学枯杭,医学污垢、它们是真的,然而不美。舞蹈可以悦人耳目,音乐可能动人心弦,它们是美的,然而也没什么真可言。可见美与美并不相干。真而不美,方成其严肃,美而不真,方成其浪漫。假如真即是美,那么数学与医学就是最好的艺术。假如美即是真,歌舞便可以代替科学。不,长老,这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是在真中有丑而没有美,在美中有假而没有真。怎么能说真即是美,美即是真呢?所以不真实的东西,不但可以是优美的,而且常常是最优美的。"
长老已经在突然之间变得非常不讲道理。他冷嘲热讽似地争辩道:"完全不对。科学性是衡量一切的准绳,凡是不合于科学的说法,自然应一律掀翻……"
"您错了!完完全全地错了!"我紧追不舍地叫道,"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并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在这之外,我们还要求美的享受,要求感情生活的满足。假如我们的生活中只有科学而没有艺术,只有探索而没有欣赏,人类历史就会成为一部枯燥的教科书,人类生活就会失去全部欢乐!"
我简直不明白,这个老和尚怎么突然这样漫无边际地夸大和侈谈起科学来。
长老停住脚步,在天街中间站住了。他用一种异常深刻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淡淡一笑:
"年轻人,你说得很对:人类要求感情生活的满足,要求美的享受,而科学并不能提供这一切,它目能使我们获得对自然的了解。但是,你说的并不完全。如你所说,在真之外,还有美。但是你却忘了,在美之外,还有善。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而追求真的,是科学,追求美的,是艺术,追求善的,这就是宗教。来路上,你曾向我说宗教不真实。那么现在我可以向你说,艺术既然可以不真实,宗教又为什么一定要真实?艺术的意义不在于真而在于美。同样,宗教的意义也不在于真而在于善。世上的宗教,西方有耶稣、阿拉,东方有佛祖天师,支派纷繁,何止百种,难道都是真的不成?但那教义尽管纷纭,主旨却终不过是劝导人间,使强者怜愍,富者慈悲,让人生的痛苦得到抚慰,于灵魂的空虚有所寄托。所以,只要善行布于天下,我佛究属有无倒在其次。至于经幢宝刹,无非肃穆其心,而吃斋打坐,则不过养生之道而已。宗教一事,本为人心所设,信之则有,不信则无,完全在于虔诚,古人早就说了:我心即是我佛。可见宗教以道德为本。其实与科学并不相干,只是后人无知,偏要用尘世的经验去证明与推翻天国的存在,才惹出这无数争论,万种是非!……"
长老长叹一声,神情已变得异常严肃,他怀着诚敬的心,沉吟着自己那些释神的话向前走去,不再说什么了。
机关已经点破,我被说得无言可答。我看看默默前行的长老,心知我们已谈到了话尽头,竟也沉吟起来,只有紧随其后,踏进了山顶的连天衰草。
是的,这并不是一种迷信,并不是一种对虚妄传说的膜拜,而是一种充满了理智的信仰。从外表看,那信仰似乎是毫无根据的,似乎完全是受了一系列古老故事的欺骗。但是那些并不真实的说教,却可以在精神上发挥一种奇妙的作用,使这位佛门弟子在他可能经历过的复杂人生中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安详与和谐。我再一次感到了这位老人的深不可测。猛地看起来,他是一个昏聩的和尚。但是在他的心灵深处,在那个可能他自己的理智也不常能达到的心灵深处,却是一个清醒的世界。
我们就这样沉默着,一直走上了碧霞祠的山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