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旧论: 永垂不朽的传统媒体

标签:
新旧网络栏目凤凰涅槃命运it |
分类: 互联网 |
http://www.zhouxingbi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1/2013141.jpg
我不是标题党,也不来博虚名,更不是那种拿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人,作为一个混迹媒体圈十几年,努力为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探索实践,到如今依然痴心不改孜孜不倦的人,我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责任在这个时候写点东西。
爱摆POSE的传统媒体
十几年前,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的时候,传统媒体一边喊着“狼来了”,一边热火朝天的搭起网站搞起新媒体,原来的网络维护部摇身一变成了新媒体中心,拉个年富力强懂新闻会上网的部主任当总监,那几个以前只会拉网线修电脑的哥们增加了负责网站维护、内容更新的工作,每天重复机械的把报纸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互联网上,所有记者编辑反复强调要报网互动,要利用互联网扩大舆论宣传影响力,最后传统媒体宣布,我们也有自己的网站了,我们在互联网上有了新的舆论阵地了,一副要在新媒体阵地上大干一场的架势!之后的若干年里,电子报、手机报、论坛、博客、sns、微博、手机新闻客户端,从1.0到2.0,从pc端到移动端,凡是互联网新产品出现,传统媒体都会不遗余力的去研究去模仿去抄袭,可从来只是学个皮毛,不愿意取其精华,新媒体中心改个名头叫全媒体中心,干活的还是那些人,所有的产品只是传统业务的补充,谈广告时忽悠人的砝码,不考虑运营,不考虑推广,更不懂得如何服务好用户,只为漂亮的摆出POSE。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传统媒体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传统媒体的记者们以文章被新浪、网易、搜狐等新闻门户转载为荣,年底写总结里总要把那些稿子罗列一遍,还不忘附上链接,而高高在上的总编大人们也把这个作为重要考核项目之一,于是乎传统媒体与各大网站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己的不平等条约,强势点的每年能分到个几十万授权费,但大部分小媒体还得倒贴着往里送,哭爹喊娘的求转发,对于门户来说所有的媒体都像是任人宰割的牛,吃得是草挤的是奶,当那些门户网站成为主要内容分发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疯狂掠夺传统媒体广告份额的时候,传统媒体的网站却少有人看,写总结的时候纠结自己的内容不够好,影响力不够大,却不敢对门户网站说个不字。到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微博来了,传统媒体却依然在为门户无偿打工,只是以前是放养的现在给了一块自留地,还给了一大堆粉丝在旁边摇旗呐喊,让媒体自我膨胀一番。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连门户也面临被颠覆的命运,传统媒体更是喊出了我们要跳过pc互联网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但毕竟是被圈养惯了,当网易、搜狐等移动新闻客户端抛来橄榄枝,说俺们有几千万用户,本地有几百万用户,愿意把本地新闻和广告交给传统媒体打理时,又一次集体投诚了,争先恐后的求合作,放弃自己的产品渴望在对方的地盘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再一次俯首甘为孺子牛。
喜欢玩数字游戏的传统媒体
“XX省第一家突破一万粉丝的纸媒微信公众平台”,“XX省微博粉丝量第一的都市类媒体”,“订阅数XX万,实际发行量XXX万”,传统媒体真的特别喜欢玩数字游戏,不管这些数字是在自己这里还是别人平台,反正都能拿来当自己的遮羞布,跟人只谈影响力权威性覆盖区域,却不敢说实际到达率和转化率,偶尔做几次CPS广告,经常是数据惨不忍睹,羞于见人,自家网站经营多年累计投入的费用绝对超千万,可是 PV基本是万级的,UV基本是千级的;微博粉丝倒是有几百万,可是转发评论通常是在50以下的;一份发行量在50万以上的本地报纸做个客户端每周两个整版宣传,两年才做到1万下载量。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传统媒体继续高举大旗到处忽悠,现在傍上微博微信还加上了整合营销这个新名词,按照传统媒体的话说,咱们关注的是民生民情,打的是品牌影响力,收的是保护费,做的是2B生意。
向上看齐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真的就如此短视,不清楚情况?非也,非也。能在传统媒体里立足的人各个都是人中龙凤,论智商能力绝对高其他传统企业一筹,看看那些出来创业的传统媒体人就知道了。问题在哪里?互联网浪潮之初传统媒体就一直居安思危,可十几年过去了依然原地踏步到处学习中,其原因就在体制机制在资源分配,谁都知道传统媒体一直担负着舆论宣传阵地的历史使命,从出生起就是捧着金饭碗化缘的,这几年虽然很多传统媒体都在事业单位转企业,但是老大永远是厅局级干部,预算都是上头批按人头发放的,指标也是上头给按部门行业分配的,做新媒体谁都知道好,可是预算里没有这部分奖励,指标里也没有这部分要求,记者是按稿件数量质量拿工分撑工资的,编辑主任是按版面按栏目数量质量拿工分撑工资的,新媒体中心是参照记者编辑的,大领导只要上头交代的指标完成不出重大差错就万事大吉。传统媒体是想把步子迈出去,可没钱没人没政策,有的是口号和目标,领导想的是晋升的政绩,下面人想的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头要什么就给什么,做得再好怎么样?切不说有没有奖励,可能换个领导就又推到重来,所以传统媒体喜欢向上看齐。
永垂不朽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会死吗?肯定会,纸媒首当其冲,一份都市报印刷发行成本要两块钱,零售卖1块,订阅5毛,发行量每天100万份,每天净亏100万以上,一年就是亏损3亿多,还没算上经营费用,而生产的内容同质化严重,没有观点没有态度,还夹杂大量的广告,读者对内容没有选择权,却要付费还要被强迫看广告,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垂直型媒体利用各种平面终端抢夺用户碎片时间,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且还是免费的。前段时间看到某老媒体人在微博上感慨:“今年来要订报卡的人真少,拿去的也是给家里长辈的”,传统媒体对发行量的要求已经从以前的增长变为现在的不减,估计明年就该是少减,由此带来的就是影响力下降广告营收下降,入不敷出的时候自然就该消亡了,也许未来只有在博物馆里才会看到报纸,一座纪念传统媒体的墓碑。
凤凰涅槃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会死吗?肯定不会,抛开那些政策体制不去提它,传统媒体里敢于颠覆自己、改革创新的人比比皆是,取得成绩的也不少,比如南都集团的南都PAI、深圳晚报的家e通智能终端,通过免费赠送平板电脑抢占用户移动终端入口,在实现传统媒体内容传播介质革新的同时提供本地化生活服务;浙报集团的传媒梦工场,利用资本助推新媒体创业项目,影响媒体未来的团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媒体孵化器;苏州广电的“无线苏州”客户端,通过为市民提供公交、地铁、路况等城市公共信息服务,配合传统媒体新闻资讯内容,目前下载量50万活跃度40%,开启了区域化应用成功的先河。传统媒体在变,从以前的追求发行量,到现在的一切为了用户;从以前的闭门造车做新闻,到现在的注重即时性互动性;从以前的建设发行队伍,到现在的抢占分发渠道。成功的路还很漫长,但一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写了两个结尾表明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传统媒体的生死与微信无关,与其他无关,取决于自己,传统媒体想已经想的够多了,道理也都是明白的,要得是破釜沉舟的决心,要得是配套的政策机制,要得是肯赔上身家性命的领导。
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用《哈姆雷特》的经典对白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