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童心从军
童心从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2
  • 关注人气:1,5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2016-07-05 07:44:51)
标签:

彩画巨兽

赶走真兽

蛮兵大败

投靠乌戈

破红枪会

分类: 闲评《三国》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孔明准备的假兽

                                     

                                       闲评《三国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3

 

孔明笑曰:“非汝二人之罪。吾未出茅庐之时,先知南蛮有驱虎豹之法。吾在蜀中已办下破此阵之物也:随军有二十辆车,俱封记在此。今日且用一半;留下一半,后有别用。”(呵呵,诸葛半人半仙,料事如神。)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孔明拿出十辆车


遂令左右取了十辆红油柜车到帐下,留十辆黑油柜车在后。众皆不知其意。(啥玩意儿?神神秘秘的!)孔明将柜打开,皆是木刻彩画巨兽,俱用五色绒线为毛衣,钢铁为牙爪,一个可骑坐十人。(假玩意儿能顶用?)孔明选了精壮军士一千余人,领了一百,口内装烟火之物,藏在军中。(既然领导发给咱,咱就留着试试吧。)次日,孔明驱兵大进,布于洞口。蛮兵探知,入洞报与蛮王。木鹿大王自谓无敌,即与孟获引洞兵而出。孔明纶巾羽扇,身衣道袍,(打扮也有点儿像仙人。)端坐于车上。孟获指曰:“车上坐的便是诸葛亮!若擒住此人,大事定矣!”(呵呵,孟获野心勃勃!——你想“一擒不纵”诸葛亮?)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摇蒂钟。顷刻之间,狂风大作,猛兽突出。(哇,妖术很厉害啊!)孔明将羽扇一摇,其风便回吹彼阵中去了,(神了,一把羽毛扇,比鼓风机的风力还要大!)蜀阵中假兽拥出。(以毒攻毒,以妖制妖。)蛮洞真兽见蜀阵巨兽口吐火焰,鼻出黑烟,身摇铜铃,张牙舞爪而来,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假兽更厉害


诸恶兽不敢前进,皆奔回蛮洞,(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的奇奇怪怪、颠颠倒倒:真的怕假的,假货色打倒真货色。)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吓走真兽


反将蛮兵冲倒无数。(未得其利,反受其害。)孔明驱兵大进,鼓角齐鸣,望前追杀。木鹿大王死于乱军之中。(这么厉害的大王,怎么一仗就被打死了?太不合算了!)洞内孟获宗党,皆弃宫阙,扒山越岭而走。(蛮兵的特点:胜得败不得。胜了,越战越勇;败了,一败涂地!)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蛮兵大败


孔明大军占了银坑洞。(一举占领了孟获的最后巢穴。)

次日,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报:“蛮王孟获妻弟带来洞主,因劝孟获归降,获不从,今将孟获并祝融夫人及宗党数百余人尽皆擒来,献与丞相。”(天上掉馅饼?有这样的好事?)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报:有人擒孟获等数百人来降


孔明听知,即唤张嶷、马忠,分付如此如此。二将受了计,引二千精壮兵,伏于两廊。(来的人太多了!你能一下子捉拿几百人送过来?这不符合常理嘛。——精明的孔明要防他们一手。)孔明即令守门将,俱放进来。带来洞主引刀斧手解孟获等数百人,拜于殿下。孔明大喝曰:“与吾擒下!”两廊壮兵齐出,二人捉一人,尽被执缚。(突然下手!以多捉少。——你来的人多,我埋伏的人更多。)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全部拿下


孔明大笑曰:“量汝些小诡计,如何瞒得过我!(在我面前玩心眼儿?你们还嫩了点儿!)汝见二次俱是本洞人擒汝来降,吾不加害;汝只道吾深信,故来诈降,欲就洞中杀吾!”(一语道破他们的企图,一针见血!)喝令武士搜其身畔,果然各带利刀。(这就是心怀不轨的铁证!)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搜出利刀


孔明问孟获曰:“汝原说在汝家擒住,方始心服;今日如何?”获曰:“此是我等自来送死,非汝之能也。吾心未服。”(想要赖账,还愁没有借口?)孔明曰:“吾擒住六番,尚然不服,欲待何时耶?”(抓、放六次了,你还不服?你有完没完?)获曰:“汝第七次擒住,吾方倾心归服,誓不反矣。”(终于开出了条件:要抓满七次才服。)孔明曰:“巢穴已破,吾何虑哉!”(你都已经是丧家之犬了,我还能怕你?)令武士尽去其缚,叱之曰:“这番擒住,再若支吾,必不轻恕!”(好,大人大量,七次就七次;解开绳子,放人!若第七次被抓,再不服,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孟获等抱头鼠窜而去。(输理又输气,丢脸又丢人,只能是“抱头鼠窜”了!)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再  


却说败残蛮兵有千余人,大半中伤而逃,正遇蛮王孟获。获收了败兵,心中稍喜,(哎呀,总算还有千余人,还可以拼一拼。)却与带来洞主商议曰:“吾今洞府已被蜀兵所占,今投何地安身?”(丧家之犬要找个家啊!)带来洞主曰:“止有一国可以破蜀。”获喜曰:“何处可去?”带来洞主曰:“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地方不大,国家倒不少。)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三国时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2公分。一丈二就是29。姚明的身高也只有226,这个国主有这么高?可能吗?)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不吃五谷杂粮,专门生吃毒蛇猛兽,身上长麟,刀枪不入。这还是人吗?是怪物啊!)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这个倒是有可能的。)今大王可往求之。若得彼相助,擒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呵呵,这简直就是古代的装甲部队。)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带来洞主建议投乌戈国


孟获大喜,遂投乌戈国,来见兀突骨其洞无宇舍,皆居土穴之内。(连房屋都没有的国家,挖地洞住人,十分落后。)孟获入洞,再拜哀告前事。兀突骨曰:“吾起本洞之兵,与汝报仇。”(爽快,愿为素不相识的朋友两肋插刀!)获欣然拜谢。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乌戈国主同意出兵(插图中乌戈国主长相不怪异嘛)


于是兀突骨唤两个领兵俘长: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万兵,皆穿藤甲,离乌戈国望东北而来。(等于三万辆微型坦克啊,太厉害了!)行至一江,名桃花水,两岸有桃树,历年落叶于水中,若别国人饮之尽死,惟乌戈国人饮之,倍添精神。(这又是一桩奇怪事!——大概他们毒蛇猛兽吃多了,肚子里毒素太多,产生了免疫力,可以以毒攻毒。)兀突骨兵至桃花渡口下寨,以待蜀兵。(请来厉害的、半妖半人的军队,你诸葛亮打得过他们吗?)

  

(打仗时装神弄鬼的风气,在我们中国延续了千百年。讲一个开国上将韩先楚的故事。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开国上将韩先楚


1929年黄麻农民起义时,16岁的韩先楚参加了农民协会,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

1931年春,上级派这支游击队到黄陂、孝感以北地区去牵制敌人,途中遭遇了国民党的红枪会武装。红枪会员们个个光着膀子,脸上用锅灰、染料涂抹得像恶鬼一样,手里挥着大刀片子,齐声呐喊:“刀枪不入!刀枪不入!……”气势汹汹!

红军游击队由当地贫苦农民组成,组建时间不长,没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全队只有十几支老掉牙的步枪,大部分人使的是梭标、大刀。游击队员们没文化,信迷信,看见这群恶鬼般的红枪会员冲过来了,有人就惊叫起来:“不得了呀,他们喝了符水,刀枪不入呀!”顿时乱了阵脚,游击队员们转身就跑。

就在这兵败如山倒的时刻,平日里寡言少语的18岁班长韩先楚挺身而出,大喝一声:“站住,不准跑!”接着用自己那支陈旧的汉阳造步枪对准了游击队队长:“谁跑我打死谁!”

队长也没打过仗,心里慌慌的。叫韩先楚这么一闹,终于镇定下来,一挥手里的旧驳壳枪,喊道:“不要跑,趴下,开枪!”

“啪!啪!”枪声响起,几个红枪会员应声而倒!队员们明白了:“刀枪不入”是假的。红枪会员也明白了:这符水白喝了,不顶用。顿时军心动摇!游击队员们冲杀过去,红枪会员纷纷作鸟兽散……

                                                  闲评《三国》第九十回(3)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青年韩先楚


仗虽然打胜了,可你这个18岁的小班长当众羞辱了队长,以后有你的好果子吃吗?

谁知战后队长却拉着韩先楚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你啊,我们才打垮了敌人,取得了胜利。”不久便发展他入党。游击队改编为独立营时,队长当了营长,他又提拔韩先楚当排长。

那时候的人啊,就有这么纯,纯得像透明的玻璃一样,心里没有一点儿灰尘!)

 

    博友评论集萃(五十)

渝水yushui

操倾心机与财力,意在招降,羽得赤兔,真喜也,操不得不赞,“真义士也”,也算大度。俗话说,“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至交莫过经患难。

速斩严良,措手不及,赤兔之功也,顺口说出张飞之勇,震惊曹操,为以后故事埋下伏笔,引出看官口水,实在是高!

远去的背影

关羽的忠勇可嘉,难怪现在全国各地都建有关公庙。

dongfang2588

曹操越是对关羽关怀备至,关羽则越会对刘备怀念有加,使得曹操也越对关羽的忠义之举更为佩服。

袁绍真是该败了,田丰那样的人他都要给他下大狱,难怪沮授这样的伤心。

写颜良的武艺高强,连斩曹操两员大将,更彰显了后面的关羽的本领高强。但关羽斩颜良我看一是颜良没做任何准备,正准备问关羽话,没成想,脑袋已掉;二是关羽仗着有赤兔马,像闪电一样突然就到了颜良的眼前。徐晃在曹操阵营也算得上很有本事的人,与颜良只战了二十合,便败归本阵,可见颜良还真是有些本领的。

文丑的本领也如此了得,曹操的两员大将都敌抵不过,看来又该关羽立功了。

应天人-

赤兔马,偃月刀,忠义关羽人杰!

斩颜良、文丑,关云长封侯!

童心老太婆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无论曹操怎么厚待他,还是时刻不忘兄长刘备,不愧曹操称他是“天下第一的大义士!”

袁绍随意性太强,难成大事。文丑箭射不准,张辽死里逃生。

清远百合

曹操厚待云长,袁绍亦厚待玄德。然曹操则始终不渝,袁绍则忽而加礼,忽而欲杀,主张不定。不听其言,又辱其身。待士如此,安能胜操乎?袁、曹优劣,又见于此。

程昱这一计果真厉害,袁绍此时果杀玄德,云长知之,必立誓报仇,务杀袁绍而后死。是既借云长之手以杀玄德,又借云长之手以杀袁绍也。程昱之计,真是可畏。

有惊无险幸免一死,刘备请战一探究竟。

秋月冬雪乃风光

关公三句话不离兄长,情深意笃啊!欣赏!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不知玄德探云长弟结果如何?期待精彩继续!

山海情真

当今能赶上“奸相”是好主。

吴非的主张

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能后悔死了。

借刀杀人,一箭双雕。

进山客

袁绍轻文重武,优柔寡断,这一大段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回为关羽立功做了足够的铺垫,还为张飞的威势留了伏笔。

袁绍的优柔寡断在此暴露无遗,焉得不败!

妹妹1953

关羽如此忠于刘备,是天下第一的大义士!

解说词诙谐有趣,先生好文采!

关公真是太厉害了,勇不可挡啊!

曹操的军师也不错,想出的计谋一箭双雕。

闲步小桥观流水

曹操对关羽: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送美女十人以待之。这那里是对一个降将?更象是对一个朋友!关羽对二位嫂嫂的尊敬使曹操更加敬重于他。虽然曹操对关羽可谓不薄,但关羽终究不会属于曹操,因为还有刘备的存在。所以才会有了关羽将曹操所赐战袍穿于内,才会有了拜“赐马”而不拜“赐人”之事!

刘备动员袁绍出兵想乘此机会摆脱“在人屋檐下”的窘境。

颜良杀二将,打败徐晃,这些都为关羽关羽一刀斩颜良做了足够的铺垫

程昱的计策实在高明。

刘备沉着冷静,遇事不慌,面临死亡威胁,依然能从容不迫,款款而谈。

袁绍处理问题的随意性太强了!此种性格之人,难做大事,难成大业。

userkjb

刘备动的啥心思,劝袁绍攻曹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关羽这次不按套路出牌,没打个招呼,上去就把颜良宰了。

刘备巴不得是关羽,跟着去,就是想文丑败了,他跟着关羽跑了。

连队之子

关公十分了得,悬念恰到好处。

别看杀得昏天黑地,个中曹操占了便宜。

参战企业退休老兵

中国小说历史悠久,明清时代的《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老乡闲评极精彩!

淋着雨

细读文言,来破析《三国》中各人的性格,老乡专业性极佳!

张时贤A

袁绍急功近利,必败无疑!

忍冬藤

   刘备身上有帝王的沉着冷静,才能化险为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