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评《三国》第七十七回(3)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标签:
魂飞玉泉山关普交谈庆功宴吕蒙变态吕蒙倒地而死 |
分类: 闲评《三国》 |
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身虽死而心不死,灵魂不得安。)
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一个超然于俗世之外的高僧。)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什么人?居然向人要头?怪哉!)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在人间的大灾大难中被冲散了,死后仍然相聚,生死之交情深义重啊!)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高人、高位、高语。)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 (二十七回中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在汜水关前镇国寺内,曾遇见过普净。)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当时有人要谋害关羽,是普净的暗示,使关羽发现和杀死刺客,转危为安。)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当时您救了我;可是我现在死了,我该怎么办?)”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是是非非,不要再去纠缠它;要是去追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大家心里都不痛快.)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你要人家还你的头,那些被你杀死的人,他们的头向谁要?——冤冤相报何时了?)”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关羽顿时大彻大悟,立即顶礼膜拜,皈依佛菩萨。)
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关羽的英灵受到普净的启发,就不断地在玉泉山做好事,保护老百姓。老百姓感激他,就建庙宇祭拜他。——忠义之人死后仍然做好事。)
后人题一联于其庙云: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赤红的脸映照着赤红的心,骑着赤兔追风马,驰骋时,仍然不忘刘备〖赤帝指昭烈皇帝刘备〗。
青灯下读青史 ,倚仗着青龙偃月刀,任何私密、细小之事,都不愧对青天。)
却说孙权既害了关公,遂尽收荆襄之地,赏稿三军,设宴大会诸将庆功;(大摆宴席庆功。)
置吕蒙于上位,(吕蒙功劳最大,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坐上席。)顾谓众将曰:“孤久不得荆州,今唾手而得,皆子明之功也。”(将得荆州归功于吕蒙。)蒙再三逊谢。权曰:“昔周郎雄略过人,破曹操于赤壁,不幸早夭,鲁子敬代之。子敬初见孤时,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东下,诸人皆劝孤降,子敬独劝孤召公瑾逆而击之,此二快也;惟劝吾借荆州与刘备,是其一短。今子明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周郎多矣!”(把吕蒙和周瑜、鲁肃做比较,认为吕蒙比周瑜、鲁肃强多了。——给予极高的评价!)
于是亲酌酒赐吕蒙。(一种极高的荣誉!)吕蒙接酒欲饮,
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忽然变态!)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分明是关羽的口气。)
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是关羽借人还魂?!)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呵呵,不怕活关羽,都怕死关羽。)
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马上就死了!——太吓人了!)众将见之,无不恐惧。(物伤其类,兔死狐悲。)
权将吕蒙尸首,具棺安葬,赠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吕霸袭爵。(厚葬吕蒙,优待其遗属。)
孙权自此感关公之事,惊讶不已。(孙权对此胆战心惊。——古人喜欢写神写鬼,姑妄言之,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