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评《三国》第七十三回(6)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标签:
关羽进襄阳王甫进谏吕常请战曹仁求救曹操点将 |
分类: 闲评《三国》 |
云长得了襄阳,赏军抚民。(关云长打仗是把好手,智勇双全,旗开得胜。)
随军司马王甫曰:“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甫高瞻远瞩、心怀远虑,在一片凯歌声中,在关羽顺利、得意之时,及时提醒关羽:虽然获得了襄阳这边的胜利,别忘了荆州那边还有潜在的危机。)云长曰:“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好,忠言不逆耳,关羽把王甫的忠言听进去了,对荆州的防务作了具体而细致的安排。)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王甫又提出一条意见:那两个守将恐怕靠不大住,还得要派一个称职的总负责人过去。——王甫考虑问题详尽、周到,他认为:光在物质方面加强防务还不行,还要考虑守备的将领,不能见物不见人。)云长曰:“吾已差治中潘浚守之,有何虑焉?”(关羽不解:不是已经有了总负责人吗?)甫曰:“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王甫认为:现在的总负责人性格上有点问题,不称职,建议换一个。)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如果换上此人,就可以确保荆州巩固、平安。——独当一面的领导人重要啊!有时候确实会因一人而成事,也会因一人而败事。)”云长曰:“吾素知潘浚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赵累现掌粮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关羽认为,他对下面的将领非常了解,用不着更换。要王甫:你办你的事情去,不要多疑。)王甫怏怏拜辞而行。(关羽没有接受王甫的又一条意见,王甫心里不大高兴:我这是“多疑”吗?可是,人家是主官,自己是参谋,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只得怏怏不乐地告辞而去。——对人的看法,是关羽对,还是王甫对?现在还很难说,以后让事实去说话吧。)云长令关平准备船只渡襄江,攻打樊城。(关羽认为,荆州方面已经安排好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可以集中精力攻打樊城了。)
却说曹仁折了二将,退守樊城,谓满宠曰:“不听公言,兵败将亡,失却襄阳,如之奈何?”(曹仁没有讳病忌医,而是开诚布公地承认错误,并征求满宠对下一步行动的意见。)
宠曰:“云长虎将,足智多谋,不可轻敌,只宜坚守。”(归根结底,满宠还是那句话:坚守。)正言间,人报云长渡江而来,攻打樊城。(关羽步步紧逼,形势紧张!)仁大惊。宠曰:“只宜坚守。”(满宠还是反复强调:坚守!坚守!)部将吕常奋然曰:“某乞兵数千,愿当来军于襄江之内。”(吕常不同意坚守,主动请战。)
宠谏曰:“不可。”(满宠坚持己见。)吕常怒曰:“据汝等文官之言,只宜坚守,何能退敌?(反对者愤怒地对满宠进行人身攻击,发出轻蔑的言词。)岂不闻兵法云:军半渡可击。今云长军半渡襄江,何不击之?若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急难抵当矣。(反对者也讲出了一套“应该出击”的理由。)”仁即与兵二千,令吕常出樊城迎战。(曹仁心中少了一颗准星:你说的对;他说的也对,迫于各方压力而左右摇摆;现在又同意吕常出击。——没主见,乃为将者之大忌也!)吕常来至江口,只见前面绣旗开处,云长横刀出马。吕常却欲来迎,后面众军见云长神威凛凛,不战先走,吕常喝止不住。(将,勇气十足;兵,斗志全无。可见这支部队平时的军事训练、思想训练都很差。)
云长混杀过来,曹兵大败,马步军折其大半,残败军奔入樊城。(兵无斗志,自然非败不可。)
曹仁急差人求救,使命星夜至长安,将书呈上曹操,(曹仁束手无策,只好连夜派人去向曹操求救。)
言:“云长破了襄阳,现围樊城甚急。望拨大将前来救援。(曹仁承认自己无能,希望能派个能人来救助。——主将对自己已经没了信心,这个仗还怎么打?)”曹操指班部内一人而言曰:“汝可去解樊城之围。”其人应声而出。众视之,乃于禁也。(曹操在众将中选择了于禁,这说明于禁是个人物,曾经战绩辉煌,曹操对他的印象很好。)
禁曰:“某求一将作先锋,领兵同去。”(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于禁再怎么英雄,也得要有个得力的助手啊!)操又问众人曰:“谁敢作先锋?”(曹操希望有人自报。——自报者积极性会更高。)一人奋然出曰:“某愿施犬马之劳,生擒关某,献于麾下。”(果然有人自报,而且口气不小。)操观之大喜。(此人是谁?曹操为何大喜?)
正是:未见东吴来伺隙,先看北魏又添兵。未知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