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评《三国》第七十三回(2)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标签:
刘备上表曹操大怒即日兴兵司马懿献计使孙权起兵 |
分类: 闲评《三国》 |
(童心从军敬启:找到一些《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剧照。请博友们给拿个主意:以后的插图是用连环画好,还是用剧照好?欢迎博友们在“评论”中发表高见。)
玄德既为汉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许都。(按照孔明的主意:先斩后奏。)表曰:
备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臣刘备以滥竽充数之才,担负上将的重任,统率三军,奉皇帝的旨意镇守在外;——表示自己是正统,是奉皇帝的命令带兵镇守在外的。)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没能扫除贼寇的叛乱,没能扶持王室,使陛下的圣教长期衰微,天下乱而未治。——为天下至今不得安宁而感到惭愧。)惟忧反侧,疢如疾首。(为此,臣忧虑得常常晚上睡不着觉,痛心疾首。——不仅惭愧,更是痛心!)
曩者董卓,伪为乱阶。(以前董卓胡作非为,是造成国家混乱、社会不安的祸根。——军阀专政、政局混乱的开始。)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从那以后,一群凶恶的奸贼就横行天下,剥削、残害全国的百姓。——乱局愈演愈烈!)赖陛下圣德威临,人臣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依靠陛下您的圣贤、德行、威望,君临天下,百姓、臣子共同响应,忠义之士奋起讨伐,上天降罪于恶人,使那些乱臣贼子纷纷被消灭,各路叛乱逐渐冰消雪融。——局面终于得到了一些改善。)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惟有曹操,一直没能铲除。他擅自侵占国家的权力,随心所欲,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但是最大的祸根:曹操没有解决,仍在横行霸道。)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当年臣曾经和车骑将军董承一起,谋划讨伐曹操,可惜机密泄漏,以至于董承被害。——我们曾经反曹。可惜失败了。) 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臣被迫流亡,丧失依靠,没能实现忠君义举,使得曹操能够干出穷凶极恶、大逆不道的事情:——打虎不成反为仇,曹操更加穷凶极恶!) 主后戮杀,皇子鸩害。(皇后被杀,皇子被毒死。—— 一次骇人听闻的屠杀!)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臣虽然集合同盟军,全力奋斗;但由于力量薄弱,征战多年,也没见成效。——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力量相差悬殊,难以见成效。)常恐殒没,辜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臣常常担心自己会突然死去,以至于辜负圣上的浩荡皇恩;睡梦中都在叹息,担心国家发生灾难,不敢稍有懈怠 。——表示自己也是常常处在危险之中,但忠于汉室之心不变。)
今臣群僚以为:(如今臣和众僚属认为:——强调是众僚属的意见。)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此道不废;(古代记载中国唐、虞时代的历史书《虞书》上记载:要九族亲厚而有序,众人贤明,奋勉辅佐;帝王世代相传,这个规矩不能废除。——皇室依靠同姓王的辅佐,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力;(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在借鉴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立了各姬姓为王,后来确实是依靠晋国和郑国的力量才得到中兴;——从周代中兴的历史中已得到证明。) 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高祖创立汉朝时,尊崇王室子弟,设立了九个王国,因此能诛灭诸吕的叛乱,安定了刘氏江山,——本朝高祖封王的优越性也是明证。)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现在曹操厌恶仇视忠直、正派之士,他的徒子徒孙很多,包藏险恶用心,篡权窃国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现在曹操是皇室主要的敌人。)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如今宗室衰微、羸弱,帝族中无人占据重要的权位,臣的同僚下属参照古代旧制,采取权宜之计,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抚今观昔,为了扶持汉室,我只得称王,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臣再三反省,觉得自己接受了国家的厚恩,身负镇守一方的重任,所得到的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不宜再忝居高位,加重自己的罪过以及人们对我更多的指责、非议。——我没有个人的野心,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所得的荣誉,非但满足,而且认为已经大大超过了。从我的内心来说,我是不愿意封王的。)群僚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诚臣忧心碎首之日。(然而部属以大义逼迫臣称王。臣本想退缩,但想到当前贼寇未灭,国难不息,王室有倾覆之危,社稷有毁灭之灾:这使我忧虑自责,有了以死报国之心。——由于众部属的逼迫和形势的需要,我萌生了以死报国的心愿。)若应权通变,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如果根据形势采取灵活变通的措施能安定圣朝,臣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因而擅自顺从众人的建议,拜受印玺,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的威望。——这就是我之所以同意封王的原因。)
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惕息,如临于谷。(抬头看着获得的爵位名号,位子高,恩宠厚;低头思考怎样报效朝廷、国家,忧虑深深,感到责任重大。我惊恐不安,呼吸急促,好像身临万丈深谷。——对自己登上“王”的高位深感不安。)敢不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谨拜表以闻。(臣一定尽心尽力,向朝廷进献自己的忠诚,努力勉励六军将士,督率天下义勇之士,顺应天命时势,安定国家社稷。谨拜上奏章奉闻。——我只有尽全力来保卫皇室、剿灭乱臣贼子,以表达自己的忠诚。)
(这份奏章的中心意思是:我不想当王,但为形势所迫,不得不称王。——呵呵,献帝看到这份奏章敢表示同意吗?这无非是刘备搞的一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
表到许都,曹操在邺郡闻知玄德自立汉中王,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曹操当然会勃然大怒:一个低贱的织席子的小子居然敢如此猖狂!我非灭了你不可!——消灭了曹操那么多军队;夺走了汉中;自己擅自封王;还上表把曹操痛骂一通……曹操从来没受过这么大的委屈,哪能咽下这口恶气?)
即时传令,尽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决雌雄。(一怒之下,曹操下令:倾全国之兵力,孤注一掷,和刘备一决雌雄!——盛怒之下,再聪明、再老练的人也会冲动一时。)
一人出班谏曰:“大王不可因一时之怒,亲劳车驾远征。(这时候就需要有敢谏能言之士站出来说话。)臣有一计,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待其兵衰力尽,只须一将往征之,便可成功。”(还有这样的“无本万利”的赚钱买卖?)
操视其人,乃司马懿也。(一个超群的人才闪亮登场、辉煌亮相。)操喜问曰:“仲达有何高见?”(有这样的好事?你说!你说!)
懿曰:“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亲戚不成就成冤家。)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还有一笔老账没清算。)彼此俱有切齿之恨。(可以想象他们之间那种切齿痛恨的情绪。)
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他们中间布满了干柴,我们只要过去给他们一颗火星,大火就会熊熊燃烧起来!)
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当他们打得不可开交、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取汉川了。——司马懿确实厉害,分析深刻、到位,出的点子也不同凡响;难怪后来他会在群英荟萃的曹营中脱颖而出,在三国争霸的后期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