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评《三国》第二十五回(4)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标签:
赠赤兔马关羽拜谢张辽规劝无效刘备鼓动袁绍田丰入狱 |
分类: 闲评《三国》 |
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这是一匹全国闻名的千里马,一匹难得的宝马,比现在的“宝马”车还要贵重得多。)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关羽高兴得不得了,再三拜谢。)
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原来如此!可见关羽的心还是扑在刘备的身上。曹操不解:我给你高官厚禄、金银财宝、美女佳丽……怎么就不能把你的心从那个穷哥哥身上拉过来呢?)操愕然而悔。(曹操后悔:真不该送赤兔马给他!可是送出去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又收回来呢?唉,失策!失策!)关公辞去。后人有诗叹曰:
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关羽怎么就养不“熟”啊?这事儿当初是你去办的,你应该知情。你说说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当领导的,遇到麻烦事,总想在下级中找到个责任人。)
辽曰:“容某探其情。”(张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没办法,谁叫自己当初揽这个差使呢,只好亲自去关羽那里打探。)次日,往见关公。礼毕,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不曾落后?”(先探探关羽的口风。)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关羽看出张辽的意图,当即公开表态:明人不做暗事,我说出我的真实思想……)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张辽巧妙地把评价“大丈夫”的标准放在“处世是否知道孰轻孰重”上。)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拿曹操和刘备对比,以显示曹操更厚待关羽;关羽跟着曹操干,会更有前途。)兄何故只怀去志?(你老是想走,没有道理啊!)”公曰:“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既已结拜兄弟,就应同生共死,不可见利忘义、见异思迁。)吾终不留此。(明确表态:我不会永远留在这里,早晚要走。)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但我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不会白受人家的恩惠,一定要充分报答曹公后才会离开。——对曹操也讲究做人的道德.)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张辽为说服关羽,冒险极而言之。)公曰:“愿从于地下。”(关羽毅然极而答之,使口才很好的张辽顿时哑口无言。)
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看来关羽是“王八吃秤砣——鉄了心啦!”张辽只好失望地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关羽这么不识抬举,曹操肯定要大发脾气了!)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谁知恰恰相反,曹操反而盛赞关羽:忠于主公,是天下第一的大义士!)
荀彧曰:“彼言立功方去,若不教彼立功,未必便去。”(首席谋士献计:关羽打算为您立了功再离开,您不让他立功,他就走不了。——呵呵,一个馊主意:不让他立功,你留他干什么?留着他做摆设?好看?)操然之。(曹操无计可施,也只好同意了荀彧的这个馊主意。)
遂欲兴兵。田丰又谏。(这是个性子耿直的老实人。)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忠言逆耳啊!)田丰顿首曰:“若不听臣良言,出师不利。”(老实人有话直说,不会看风使舵。)
绍大怒,欲斩之。(人家给你出主意,你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干嘛动不动就要杀人?)玄德力劝,(其实刘备和田丰的意见是对立的,但好人还是要做的。)乃囚于狱中,(虽然没杀,却莫名其妙地关进了监狱。袁绍这样当主公,胡闹啊!)
沮授见田丰下狱,乃会其宗族,尽散家财,与之诀曰:“吾随军而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兔死狐悲,沮授看见田丰的悲惨遭遇,认为袁绍没有头脑,胡来,从而对这次出征丧失了信心;便散尽家财,凄然地和亲友们诀别。——人心已分崩离析,何以应对大战?)众皆下泪送之。(别开生面:哭哭啼啼地送将士出征,这个仗还怎么打?)